都市詐騙面面觀
 
2000年9月16日發表
 
【人民報訊】據海南日報報導,社會上一些騙子利用都市來往人員混雜、容易隱蔽逃竄的條件,利用一些羣衆輕信別人,希望通過捷徑致富的心理,採取種種手段進行詐騙。現把常用的一些騙術曝曝光,提醒廣大羣衆提高警惕,以免誤入騙子們設下的各種陷阱。

一、「幸運中獎」的陷阱有人突然收到蓋有某某商店公章的信,名叫「幸運一等獎領取通知書」,稱:「我中心在有關部門的監督下,通過電腦從各大郵購公司提供的20萬名朋友中隨機抽出一等獎若干名,獎鬃牌摩托羅拉手機一部和進口高檔全自動照相機一臺及高檔日用化妝品一套」,並告知由於獎品貴重,容易破損,需特殊郵發,因此領獎時需從郵電局匯去郵寄費幾百元,以便郵寄獎品。當你按要求匯款後,卻是石投大海,杳無音信。

二、「醫托」騙病人一些地下醫院僱用一些「醫托」裝扮成病人,在醫院大門口及掛號處盯住以下幾種人:1長期患病在正規醫院治療,但效果不滿意者。2患性病類或未婚先孕,不願意在正規醫院接受治療者。3遠道而來,好不容易找對地點,而醫院又已下班。4鄉下人生病,希望能少花錢看好病者。

「醫托」善於察言觀色,盯上「獵物」後,就主動上前與其搭訕,套出你有什麼病,病史有多長,從哪裏來……。他們往往受簡單的醫療知識培訓或自己看過一些醫書,只要您說出所患疾病的名稱,他就能把你相應的症狀一一說出來,待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後,便使出「殺手鐧」———同病相憐,現身說法,說他(她)或親人以前也是得過這種病,在這個醫院老也看不好,花了很多錢,結果經人介紹到某某門診給某某教授某某中醫世家很快就給治好了。如果病人或家屬感興趣或取得信任後,他就熱情十足地拿來紙和筆,寫下他所介紹的醫院的街道門牌號碼等。據透露,每個「醫托」都有底薪,介紹一個病人還有幾十元介紹費及醫藥費提成。

三、「假尼姑詐騙術」一襲青衫,一頂青帽,一身「尼姑」打扮,一份僞造的「佛教協會」證明,以化緣重建廟宇爲名詐騙。專門物色家中只有一人(特別是目善心慈的老太太),且有供奉菩薩神像之類人家下手。巧舌如簧地遊說「您家近來運氣不好!」或「您家有大難要臨頭!」一驚一乍的,待主人信以爲真後,便自我吹噓說自己可以替其「消災」。「消災」方法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金銀首飾。他們要求主人把這些東西用其帶來的紅紙包裹,然後鎖在自家抽屜中,囑其候七天後才開鎖,而當「尼姑」將東西放進抽屜中時,則用「障眼法」、「調包計」把錢財拿走,等虔誠的主人七天後打開抽屜時,才發現包裏面只有紙,而騙子已不知去向。

四、真假幣調包騙子一般爲一男一女,女的在買東西時,拿來一張100元真幣付款,在賣主找錢時,男的說我有零錢,便取回那張真幣,之後又稱找不到錢,遂換出一張百元假幣,賣主以爲還是剛才那張幣,一時大意沒有細看,騙子拿到零錢後則溜之夭夭。

五、「暗渡陳倉」計一些商場打出「本商場即將結業,清倉3—5折大清倉」,或「出血大拋」的招牌,穿上原商場營業員的制服,利用顧客喜歡買便宜貨的心理,以假亂真出售商品。所售商品多爲從內地一些專門製假的鄉鎮企業進的貨。

六、「易拉罐飲料拉環中獎」計有些騙子在中巴車、大巴車上聯手上演「意外發財雙簧劇」。其中一人裝扮成老實厚道的「鄉下農民」,旅途上拿出一瓶有中字樣的易拉罐,被一名「旅客」意外發現,經幾個「託友」的爭搶,「中獎釦環」的價格不斷攀升,最後由求富心切不明就裏的旅客買下,而得手的同夥便迅速下了車。

七、兌換外幣時以假亂真或利用零鈔換整鈔行騙有些騙子利用羣衆對外幣不懂識別,用假外幣兌換真人民幣。或利用整鈔換零鈔時,先是他點一次,當你點鈔時,他故意:「好像少了一張!」於是接過來再點一次,這時他便採用障眼幅又諧槌黽剛牛黃咄暈丫餃巳蔚慍慊乖俚悖謔瞧穎闈嵋椎昧聳幀?

八、預訂酒席,騙吃騙物近年市場不景氣,好多賓館酒家都使出渾身解數招徠顧客。一些騙子則採取電話預訂酒店手法行騙。屆時他們西裝革履,手拿移動電話,一身大老闆派頭光臨。他們或拿到高檔香菸或大吃大喝一番後溜走「跑單」。

九、利用撲克牌或其他道具行騙在城市的小街小巷,常常見到有人在地上擺着撲克牌或其道具賭博,周圍往往有幾個同夥作爲「托兒」,在「托兒」贏錢的示範效應下,周圍圍觀想賭一把的羣衆也忍不住參與進來,其果大都是小贏大輸。倘若騙子失了手,他的那些同夥便圍了過,威脅參與的羣衆把贏的錢吐出來……

十、「婚託」行騙法一些婚姻介紹所僱用一些有一定姿色、善於應酬周旋的妙齡女郎,其工作便是扮成「女性徵婚者」,與男性徵婚者「會面」,但她們初次見面便以種種理由拒絕再次會面。這些「婚託」白吃白喝又從婚姻介紹所的「徵婚費」中提成,有的「婚託」一天可以與幾位「男徵婚者」見面,收入頗豐。

十一、文化欺騙近年來,一些專業或業餘寫作的同志常常收到諸如:「鬃同志,您自倫日發表在《鬃鬃報》或《鬃鬃》雜誌上的鬃文章,有一定的代表性、宣傳性和宣傳研究、推廣、借鑑價值,擬將此文收錄到某大型系列綜合性文獻。這些從事文化欺騙的人大多聚集京城,佔着獲取信息方便的地利,拉大旗作虎皮,從各報刊上獵取作者的姓名地址,然後印刷出一摞摞的《入選通知書》、《獲獎通知書》、《研討會通知書》雪片般地飛向全國,然後守株待兔地收穫「編輯費」「參獎費」「購書費」等,只要有人不甘寂寞,花點錢弄個名人噹噹,只要回收百分之幾,就可以美美地、肥肥地撈上一把。(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9,12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