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鎮壓法輪功失策呀!中國政府
 
單騎軍
 
2000年9月14日發表
 
在下性喜單騎俠遊,又愛爲不平而鳴,固諧稱單騎軍。

月來,看了法輪功修習者與中國政府的各說個話,蔽人也想說說一己之淺見。

衝着這麼大的事在中國發生,也不想無的放矢地發話,鄙也買了本轉法輪來一窺究竟。驚奇地並沒發現什麼駭人聽聞的說道,也沒覺得邪,不過說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來叫人不做惡罷了.這就使鄙開始想不明白究裏,爲何中原之央央大邦,竟與小民百姓如此過不去?幾經思索乃撰此文。

且說這令我最意外的是,竟還會有這麼多人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理。在中國這個地方,竟還有這麼多樸素的人.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裏,人人向錢看,各個往權爭,早是使人有朝有氣活着的動力。眼下竟還有六,七千萬人爲這麼一個古老的思想不顧死生的與中國政府去說。不禁令人想到了六四,那一人擋坦克的氣魄。喜哉中華!賀哉中華!正義未死!中國魂猶存!

不管法輪功是什麼樣的一個團體,他們手無寸鐵.不論他們相信的東西存不存在,這個道理並不害人。不說他們是什麼樣的組織,他們沒強迫人蔘加。這個謎一樣的組織竟真的什麼也不要,一年來只說要對話,只說要合法練功,也沒什麼別的要求。看來這羣人是真的信那書上說的。這中國政府怎麼就不敢跟人家對個話呢?鄙人真納悶極了!這堂堂一國政府有啥不可對人言的?!其失一也!

不過,反過來看中國政府的處境,也挺令人同情的。實在害怕她的龍位不保,失去理智地看見人多就害怕,對自己的統治沒有信心到了極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法輪功羣衆包圍中南海之時,中國政府且未脫離六四十年的免疫期呢!所以就出事啦。

又可憐的是,人總不能記取歷史上的教訓爲監,中國上古時代,大水爲患,舜命鯀治水。鯀採圍堵之法,雖保數日之平靜,因聚積過多的水,水越多而勢愈猛。堤潰如山倒,其禍更甚,死傷之數不可勝數。舜賜鯀死罪。其子禹繼之治水,而採疏通之法。水害雖未立止,然縱有偌大的水勢,也被順成千絲萬縷,時時得以宣泄,則雖有小禍,不足爲患哉。而保全了萬代之安寧。舜禪位於禹。失得天下,舉措之間耳,豈可不慎乎!

同是一家人,遭遇有如天壤之別。今看同是海峽兩岸的一家人,亦有這樣的不同。在中國領導人狹心的排除異己,如鯀之治水般的鎮壓法輪功之同時,臺灣的領導人卻展現了明君的氣度與膽識。在其宣誓發言中那大丈夫之胸襟溢於言表,光一句「如遠人不服則必修文德以來之」就令人讚佩。說是如果有人對他不服氣,他會再自我修養學術及道德,並以其修養之文采與懿德使人信服而自動投靠之。雖爲小國島民之君,卻俱足了央央大國風。兩岸之間,民心向背,豈不已顯而易知乎!中國政府又失也!

在臺灣的人民享受着信仰的自由,集會結社的自由,然而其社會安定,政治開明,民生富裕,所以給人民充分的自由並不影響社會的穩定。相反的,因爲人人有各自着眼的地方,生活有可實現的目標。只要君不擾民,官不逼民反,人民也就不容易找着共同的敵人。也就不易形成任何反對勢力,國家即能長治久安。只要生活過得去,中國人是挺隨遇而安的。自然社會就會安定.。所以太平盛世,人起來反個啥呀?反個誰呀?有好好的日子,誰不願意過,非喜歡兵慌馬亂?!而今,政府不能照顧人民的生活還硬要與百姓爲敵.人民生活無依又被自己的政府視爲敵人,無處申訴,無路可走,只好揭竿而起。這在歷史上也多可考,怎不以古爲監啊!其失三也!

古人亦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故爭天下者爭民心耳,則豈有人君自絕於百姓之外的道理.。中國政府之失,四也。而民心如何能得愛民如子而已。人說虎毒不食子,而今中國政府對其百姓之鎮壓方式,比獸猶不如其失五也。

宗教的存在對人心的安定與社會的祥和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也是安定民心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世界上所有的先進國家都容許宗教的存在,多種宗教之間的勢力就會自然有消長,互相競爭而達均衡。就像同業之間會自相競爭,而最後會在市場上各自找到其價格的定位。而一個超然縱觀全局的智能政府或一個監督機關,則只須隔山觀虎鬥坐收漁利的善用宗教的優點,去其不善的,導民從善即可,又何須與宗教去爭人心。真所爭非地也!競爭應只存在於同行之間,就留給他們同業之間即可。中國政府失策六矣!應是超然於一切之上的,人家也沒跟他搶,他怎麼自貶一級硬拉別人與自己爭,所爭爲何呀?!熟可爭熟不必爭都不知道,真糊塗也!

法輪功這一羣人的堅軔性亦使我感佩不已,在這麼多人被關押致死,仍有不計其數的人在繼續奮勇□抗,一年以來仍在持續,有人真的只爲了講真話可以不要命,雖然我真希望這是真的,但因爲人們早都忘了真話怎麼說了,一時之間挺難相信的。要是真的,那麼這個國家是有希望的,這個國家的人是有希望得到幸福的,人可以從此不用再戴着面具生活了!

蔽人今且遊筆至此,待下回再與諸看官敘叨。

 
分享:
 
人氣:9,50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