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波: 中国人的审丑观真让人恶心
 
2000年8月25日发表
 
【人民自由评论】美学里欣赏分为两种,一为审美,指对美的事物的鉴赏;一为审丑,指对丑的事物的鉴赏。审美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绕舌了。对于审丑我想啰唆几句,因为,我觉得中国人对丑的东西往往容易意气用事,特别是对家丑和外丑,常常一碗水端不平。
  
  1999年10月18日某报有这样一条消息,说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一份关于美国饥饿状况的报告显示,美国有十分之一的家庭,即1000万人在饿肚子,另外还有2600万美国人处于较轻程度的食品短缺状态。说实话,这条消息我并不感兴趣,因为一个两亿人的国家有人饿肚子正常得很,我所感兴趣的是这家报纸为这条消息所做的标题——超级大国咋整的?美十分之一家庭饿肚子。我觉得这则标题活脱脱透出了一副幸灾乐祸的面孔。
  
  对此我有几点不说不快:
  
  一、我们为什么喜欢对人家落后的、丑陋的,甚至不幸的东西津津乐道,为什么CCTV的某些播音员在播人家难民和灾难等消息时也老挂着微笑?为什么《中国××报》制作这样的标题:“东泡汤(美东部发生水灾)西烧烤(美西部森林发生火灾)克林顿晕菜”。
  
  第二、咱中国人民是人,人家外国人民就不是人吗?美国人民饿肚子咱中国人民有什么好幸灾乐祸的?
  
  二、人家美国3600万人温饱有问题,咱们中国也有4200万人(这个数字是官方公布的,我多少有些怀疑)贫困人口在饿肚子,怎么没见人家幸灾乐祸地拿咱们开涮哪?再说,人家美国穷人可以到慈善机构领取食品聊以度日,咱们贫困山区的人民到哪里去领救济金呢?不知道为何没有见到人家对此津津乐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管“超级大国咋整的”,反正咱们的留学生老是几万几万地到人家那里一去不回头。
  
  我觉得这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人的“审丑观”,即“家丑不可外扬”,“外丑津津乐道”。
  
  上一段克林顿丑闻刚刚曝出时,全国媒体异口同声、一哄而上地津津乐道:很不像话嘛!有没有搞错?怎么把人民领袖折腾成这样呢?与此同时,却闭口不谈自己把国家主席折腾死的事。当然,对与克林顿丑闻几乎同时曝出的陈希同丑闻也闭口不谈,即使说也只用小说来影射;人家苏联改革失败了,国家四分五裂了,于是我们又津津乐道起来,书籍报纸连篇累牍,街谈巷议议论纷纷。
  
  然而,对我们各种不堪回首的运动如反右派、文革等等,却不是知而不言,就是言而不尽,以至于现如今连一部像样的文革史还没有,就甭提什么文革博物馆了,弄得当代史学家也考起古来,弄得孩子们快要数典忘祖了。
  
  其实,中国人审丑不论大丑小丑一概内外有别。我们的体育媒体,经常津津乐道里杰卡尔德和沃勒尔口水大战的趣事,经常播放坎通纳飞腿袭击球迷的镜头,经常回味泰森大咬霍利菲尔德耳朵的新闻,然而当国内足球联赛,队员和裁判发生纠纷时,正在转播比赛的电视镜头马上就会调头定格在准计分牌上,生生地把电视机前的全国人民给吊起来。
  
  因此,我觉得中国人是一个窥丑甚于爱美的民族。“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就是这个意思。“五十步笑百步”也是这个意思。“自己一身白毛翼,反说人家是妖精”,这就是中国人审丑的心理定式。
  
  分析起来,中国人家丑不外扬的方式不外有三种。一、将家丑捂严了,不让人看,
  
  自己也不看,时间一长就忘了丑,比如说现在不少人对文革已经快要忘了。二、将家丑捂严了,不让人看,自己关起门来欣赏,再丑陋的疮疤,也能看得“艳若桃花、美如醴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三、将家丑捂严了,不让人看,自己总结。不过据我分析,这三种无论哪一种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前两种自不必说,后一种好像有一定道理,但仍然是一种关门政策,还是不敢正视落后。
  
  鲁迅先生说,将美丽的东西撕开给人看叫作悲剧,将丑陋的东西撕开给人看叫作喜剧。那么我说,将丑陋的东西捂住不给人看应该叫闹剧。朱学勤先生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罪恶,却无罪恶感;有悲剧却无悲剧意识的年代。”那么我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有闹剧上演,却无上演闹剧资格的年代。”然而,中国的闹剧还少么?



 
分享:
 
人气:10,24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