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在荒蕪你的心靈: 大學校園不應是人情的荒漠
 
2000年11月9日發表
 
【人民報訊】大紀元報導,日前聽到一些故事,感覺比寒風還冷。

  在一所全國知名高校,新生入學時學校組織老生去接新生,結果給100元一天都沒人去,一些研究生不滿意如此低的「標價」,活學活用MBA的知識,毫不嘴軟地據理力爭、討價還價,終於使價位上揚到150元。即便如此,對「時間就是生命」的驕子們而言也還是在「做貢獻」,在「犧牲自己」。同樣是在這所據說可能培養出未來中國的松下幸之助和比爾·蓋茨的歷史悠久、人傑輩出的高校,學生幹部們普遍抱怨,拉不到贊助根本就別想搞活動,因爲幾乎所有參與者的第一個問題都是有沒有抽獎,有沒有「出場費」。

  奔前途,趕路去———沒有人會非議。珍惜時間,努力向上———沒有人不贊同。但凡事都有個度,「錢途」不等於前途,趕路不能不擇手段,爲己不能忘情。

  羅素說過:在幾乎所有情況下,從社會的最低層到社會的最高層,經濟恐懼白天統治着人們的思想,夜晚則遊蕩於人們的夢境,使之爲工作而心煩,爲閒暇而不安,從而逼迫人們爲金錢而癲狂。這也使得人情味越來越淡,銅臭越來越濃。而且這股臭氣已瀰漫在培養「接班人」並被認爲是社會最後一塊淨土的大學校園,不能不令人感到遺憾和不安。

  對於一些大學生來說,一封家書只爲要錢,他們忙得連寫封家書、給老人打個電話的時間都沒有。除了自己,他們很難爲別人考慮,除非那人對自己有用。實用主義和自我中心主義,伴隨着橫流的物慾,已滲透到許多人的心中———這種分析也許殘酷了點,尖銳了點,但卻是事實,最起碼是部分的事實。

  一旦物慾的念頭像一塊晦暗的菌在腦子裏滋生出,它便會由杜絕一切慷慨和人情味的自覺流露。對現代人來說,「最容易上癮的毒品是金錢」。在市場經濟的社會,幾乎一切交易都用金錢來結算,用效益來衡量,沒有人會對此表示不滿,因爲這是交易。但在人類的生活中,不是一切都隸屬於交易的範疇,比如親情,比如人情,比如友情,比如愛情。

  當一個人眼中只有金錢,只有利益時,他也便失去了發展的最有力支撐和最深刻的動力。因爲今日的社會是個「共生」的社會,一個人無法「孤獨」地存在,沒有他人的支持,你很難成就什麼事業———沒有人會樂於支持一個只爲自己的人。而更重要的是,一個人一旦失去親情、愛情、友情、人情和真情,他也便失去了生命中最大的動力和牽掛,而當一個人真的「無牽無掛」甚至無親無故時,他的生命也便「輕」了,在內心深處,他對自己的認知也會發生扭曲。

  大學是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是學會做人的場所。而後者的意義似乎更重要、更意味深遠些。不要讓無生命的金錢荒蕪你的心靈、遮住你的視線,無論面對誰都打着算盤的人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而若滿世界都是拿着算盤的人,這個世界就再也無一絲溫情和浪漫可言了,每個不幸遭遇到此種情形的人,都不可能不感到悲涼和空洞。

(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8,44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