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讯】苹果日报4日李怡专栏文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逐鹿中原”来形容对江山之争夺。两千多年的专制政权,遂形成一种“中原心态”,以居中原坐江山为正统、为独尊,心理上也瞧不起边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如南宋,明明在政、经、文方面都有了不起的成就,但史家多讥为“偏安”,讥为“小朝廷”。

最近,深圳艺术学校高中三年级学生李云迪在国际萧邦钢琴比赛中夺得了冠军。这本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因为有好几届,评判认为参赛者水准未逮,曾将冠军悬空。而李云迪更是自有这个比赛以来七十年,中国人第一次得冠军。对于北京近年极力要以“民族振兴”来刺激凝聚力的当权者来说,应是很好的宣传机会。然而李云迪比赛后回到北京,却受到冷落,官方通讯社只字未提,仅中央电视台播出李云迪荣归的片段。至于李在北京有没有获领导人接见,则未见报道,相信是没有了。这情形颇使外国的“中国通”纳闷。笔者认为,唯一的解释是北京当权者的“中原心态”。深圳位居边陲,李云迪又只是高三学生,从未进入首邑受训,怎么配得冠军呢?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奥运会,参加二十公里竞走的王丽萍,夺得金牌。她到达终点时,竟没有一个中国的教练、领队、队友上前恭贺,反而在中央台的访谈节目中,说这是另一选手刘宏宇主动牺牲自己而造就的“集体主义战术的胜利”。为甚么王丽萍遭此待遇?原因是她并非中央锐意培养的人才,她从辽宁凤城山沟出来,因在今年六月参加全国奥运选拔赛夺得冠军,才被勉强补进奥运队。边陲之人,不是“中原”嫡系,谁会看得起她?

江主席向香港记者咆哮,除了因为记者提及彭定康而使他大受刺激之外,“中原心态”也是因素之一。位居边陲的香港,又是一些乳臭未干的年轻记者,有甚么资格向问鼎中原、坐拥江山的圣上提出“钦定”这种没有礼貌的问题呢?不光火才怪。

逐鹿中原,只问鹿死谁手。但作为“鹿”,那是死定了。掌绝对政治权力的人,可以任意调整其他价值的地位。如政治权力不认同,国际钢琴赛冠军、奥运金牌、诺贝尔文学奖、新闻自由,这些国际公认的价值,都被漠视。而“中原心态”则是中国政治权力认同的出发点之一。(http://renmin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