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交接:事關中國未來的大事
 
2000年11月1日發表
 
【人民報訊】10月31日美國之音陳蘇報道,中國領導層的交接班日程訂在2002年的中共黨代會期間。權力交接順利與否事關重大,最新一期的著名英國政經刊物《經濟學人》雜誌載文警告說,中國權力交接階段比較脆弱,容易節外生枝。

*權力交接與政權脆弱期*

《經濟學人》雜誌的文章開門見山說,統治世界上最大的專制國家的幾個領導人放權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了。中國這些年邁領導人如何利用這些日子,將決定中國到底是50年來首次真正有秩序地進行政治權力移交,從而開創一個現代化的新前景;還是標誌着中國在國內和國際進入一個矛盾叢生的階段。文章說,當中國50歲到60歲的新一代領導人從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總理朱鎔基、人大委員長李鵬這些70多歲的老人手中接過權力時,年青一代領導人佔據着當代中國不可多得的優勢。他們有着10年的相對政治穩定,除了中國自己製造的臺灣未來問題和中國堅持對南中國海以及其他一些地區擁有領土主權之外,中國沒有任何外患。

《經濟學人》的文章警告說,儘管如此,權力移交的任何時刻都會十分脆弱。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的體制不是通過民主辯論,而是通過內鬥來決定鬥爭結果。爭奪權力和對各項政策影響力的鬥爭將在幕後日益激烈。

《經濟學人》的文章分析說,對於國內政策來說,經過一個時期的通貨緊縮,中國經濟正處於上升趨勢。如果中國能夠經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競爭震撼,經濟復甦有可能持續一段時間。更爲重要的是,中共黨內沒有幾個人否認,如果中國要更加強大繁榮,就需要繼續進行經濟改革。中國領導人之間的持續鬥爭集中在改革開放的速度和規模上。

文章說,中國社會變化之快已經超過了管理階層的改革速度,而這正是權力移交更加脆弱的地方。共產黨內部也有人認識到,沒有進一步的政治改革,共產黨將有可能失控。目前中國領導層已經面對工人上街抗議,農民不堪苛捐雜稅重負引發騷亂。但仍然看不到中國放鬆政治控制的跡象。

*關鍵時刻再打民族主義大旗*

《經濟學人》的文章分析說,中國領導人面對日益沉重的壓力,又無法再乞靈於馬克思主義,爲他們繼續掌握權力正名。最近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找到了更具號召力的意識形態,那就是好鬥的民族主義,把美國妖魔化爲中國的頭號對手,把矛頭進一步對準臺灣。當中共黨內新老領導人尋找盟友,特別是在中國軍隊內部尋找支持者時,民族主義更具誘惑力。

中國大多數領導人認識到,武力攻打臺灣將給中國的經濟,給中國和美國跟日本的關係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害。然而《經濟學人》的文章指出,過去幾年來,針對臺灣的軍事威脅幫助領導層轉移了針對國內問題的視線。與此同時,中國的軍隊將領了解,他們佔領臺灣決不像他們發出攻打臺灣的威脅那麼容易,但他們要抓住時機,給軍隊的導彈、飛機和戰艦升級換代。

因此,《經濟學人》文章的結論是,中國領導層交接權力之時,是臺灣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的穩定面臨危機之際。文章認爲,江澤民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