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防腐敗和反腐敗
 
喬盛
 
2000年10月20日發表
 
【人民報訊】聯合早報評論文章:正當中國大張旗鼓地要求各級官員一定要看電影《生死抉擇》,受反腐敗教育的時候,美國電視網上也播放了一部《市政廳》的反腐電影。《市政廳》一片中講的是美國某市的第一副市長不懼壓力,冒着生命危險,查出了市高級法院法官、政黨召集人、甚至市長接受黑社會賄賂而瀆職的罪行和劣跡。這些政界人士在事實的壓力下或辭職、或自殺。

各國腐敗程度不一

縱觀世界,由於濫用權力、貪污和受賄等造成的腐敗現象是政府官員中可能出現的一種通病,在任何一個國家裏都會發生。中國的《生死抉擇》和美國的《市政廳》兩部電影從側面上反映了腐敗在中、美兩個不同社會制度下都可能產生。政府官員憑藉手中所掌握的權力,利用政府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的漏洞,通過權力資源,化公爲私,踐踏社會正義。

雖說美國是一個重錢講利的國家,但是政府官員的腐敗現象相對比其他國家卻要少得多,個別官員假公濟私的劣跡很快就會被媒體曝光,使之無地自容,要麼吃官司,要麼引咎辭職。克林頓的性醜聞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國家的總統被人們揭來批去,差點被彈劾,在世界其它國家是很少見的。

目前,政府官員的腐敗在中國已經極爲普遍,所涉及的金額之大,內容之廣足以令人髮指。政府官員的腐敗已經由單純的接受賄賂,爲商家提供先手資料獲利,發展到了用金錢買賣官位、及買賣軍銜的地步。中國政府官員的劣跡似乎是到了禁而不止、殺而不絕、愈演愈烈的地步。雖說中紀委下大氣力,徹查諸如廈門遠華走私等大案,但對減少官員腐敗,甚至扭轉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僅僅是杯水車薪而已。

中國政府官員的腐敗不僅使政府的信譽下降,也給整個社會起了一個壞的示範作用。國有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挖空心思地靠權力和關係把國有資產轉移給個人。國有企業工人的生活水平日下,而其主要負責人卻中飽私囊。更嚴重的是整個社會進入了一個只認金錢,不認其它的循環,有錢什麼事都好辦,沒錢什麼事都辦不成。

腐敗的防與治

從其他國家反腐敗的情況看,從制度上事先、主動地防止腐敗發生,比事發東窗後被動調查,嚴厲懲治腐敗分子的效果要好得多。殺雞給猴看,殺一儆百式的打擊運動只能使腐敗活動暫時收斂。人被抓住,撞在槍口上算是倒霉,但從事腐敗活動的仍大有人在。風聲一過,新一輪的腐敗又春風吹又生。到現在爲止,中國仍採用幾十年的一貫作法,用電影、展覽、思想教育等形式教育在崗上的政府官員。遇到貪污大案,則由中紀委進行內部清查,然後再交給司法機構處理。這種內外有別、分開處理的作法本身就給民衆一種執政黨與衆不同的感覺。在內部清查時,如果某人犯有罪行,但又受到他人的堅決保護,那麼此人能不能被繩之以法就成了懸案。

爲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又能調動政府官員的工作積極性,並防止腐敗的發生,中國需要像其他現代國家一樣把反腐敗的重點放在制度的建立上,儘可能地建立一套防止腐敗發生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不給腐敗可乘之機,才能穩定社會,樹立社會正氣,才能取信於民。目前中國反腐敗在制度上有很大的迴避性,沒有在腐敗分子最害怕的公開性、透明性、獨立審計、稅收、監督、重罰等多個方面同時下功夫。這大概與中國文化中講面子的習俗多少有點關係。

防止和反腐敗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是陽光法制度。所有政府高級官員都無一例外地登記和公佈個人財產及經濟來源,以及所收禮品和現金,並在有關部門備案。這些記錄不但可覈實,而且是向民衆公開的。事實上這是所有現代國家普遍的作法;也就是說,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財政、居住、辦公等情況全面向社會公開,讓世人一目了然。一旦國家領導人這樣作了,自然可以要求省級、縣級幹部效法。如此一來,民衆對政府官員的行爲由黑箱和對幕後活動的猜測,變成從公開的報道中了解和臺前的監督。

在公開官員財政情況時,要避免某些國家出現的轉移資產給親友或他人、逃避曝光的現象。公開領導人的情況不一定能夠從根本上消除腐敗,但是暴露在民衆面前的人多多少少要多一層顧慮,而不敢胡作非爲。除此之外,爲了進一步加強法治,中紀委、反貪局的調查與司法機構的處理應該合二而一,對觸犯法律的人堅決繩之以法,不留情面。

上樑正、下樑直。只要中國各級政府官員從上到下能在全社會面前講得清、坐得直、說得明白,中國的民衆自然也會信服,社會才會穩定。否則,有可能會出現經濟越好、腐敗越嚴重,而且由於普通民衆的生活水平不穩定,社會的不穩定也會相應增加的怪現象。(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7,75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