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密使事件的啓示
 
金鐘
 
2000年10月13日發表
 
【人民報訊】開放雜誌9月號:密使運作面對極權政府難以避免,但它本質上同民主政治不相容,中共外交決策從無透明可,言其後果充滿謬誤,臺灣是受害者之一。

七月下旬,李登輝時代兩岸密使頻繁接觸的內幕終於透過臺北傳媒得到揭曉,李登輝親信蘇志誠鄭淑敏多次和中共對臺工作高幹楊斯德、汪道涵、曾慶紅等在香港、澳門、珠海等地會晤。臺方當事人曝光,圖文並茂,現身說法。這件事除了它的新聞價值外,對研究兩岸關係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啓示。六三年國共南海祕談迄今未證實

不少人指出,兩岸密使來往早已有之,這是第一次得到清楚的證實。令我想起本刊一九九八年三月的專題「國共南海祕談」。根據中共高級特工、周恩來親信羅青長九七的文章所述,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他曾隨同周與張治中,在廣州出海航行一天多的預定地點,與兩位能溝通國共兩黨關係的人祕密會晤幾天,達成了一箇中國的默契。此次行動由南海艦隊司令吳瑞林護航。羅是當時的對臺辦主任。學者徐澤榮從吳瑞林之子處獲悉,周恩來六三年二月在他父親護航下「在南海某島嶼與陳誠、蔣經國祕密會晤了數天。」

由於事涉機密,臺北方面均無人證實本刊的上述報導。傳記文學社長劉紹唐就對本刊表示周蔣會晤「不可能」。當然,確斷周恩來與蔣陳六三年會晤,尚待進一步考證。但這次兩岸密使的曝光,已完全可以像想,兩岸分治分裂五十年中,官方的祕密接觸一直存在。香港《大公報》也於最近的文章中指出,兩位密使「在兩蔣時代早已有之」,參與者之一就是章士釗。北京方面不僅有當事人賈亦斌在七月上旬率先透露九二年在香港與蘇志誠見面,而且錢其琛會見臺北訪客,表示對密使會晤持肯定態度。

處在開放民主、多黨制環境的臺北輿情,自然是對密使事件各執己見,一方面由於認同密使方式的可行性,各黨派都有人北上行走,以與中共政要溝通爲己任,若有所得不乏沾沾自喜者,如蘇志誠流露的得意之情。另方面,更多人看到密使運作對民主憲政體制的損害,如《聯合報》社論指出,密使曝光使人產生對政治的虛無感,那只是「赤裸的權力」的展現而已。長期參與兩會作業的許惠佑甚至調侃地說:我們都變成馬戲團鑽□火圈的表演動物了。香港方面是一派「外行看熱鬧」的氣氛,曾爲臺海危機擔憂的市民大開眼界,原來兩國論炮火連天,兩岸領導人私下還在暗通款曲,直到李登輝下臺前。文攻武嚇只是做給外界看的。祕密政治與民主開放不相容

回頭省思,密使政治越深入暴露越令人感到中國政治的悲哀。誠然,祕密作業是任何政界、商界都難以避免或是必需的,但這種必要性毋寧看作一種技術層面的另類手段,而不應誇大其神祕的功能。在原則上,祕密政治正是與開放、透明、民主這些根本價值相沖突的。只要看看中共五十年治國的狀態就足以證明:虛僞、欺騙、保密無孔不入,國家大事全由最高當權者祕密壟斷│正是極權制度最重要最本質特色。中共外交(何止兩岸)從來都是獨裁者的禁臠,甚至連高層成也無權過問,更惶論提出異議。不少人欣賞毛美和解由密使作業推動,卻忘了毛周外交連串失敗的惡果,而臺灣正是受害者之一。

從根本上說,中國民主運動從康梁、孫中山、五四運動到臺灣黨外、中國六四學潮,近百年來所力爭的就是要打破中國政治的不公開乃至黑暗的傳統,今日港臺自由的新聞界,包括我們辦這樣一本雜誌,同中國大陸的根本區別,不就是在於信奉讀者知的權利是出版的最高準則,不斷地揭露共產黨的愚民政策嗎?從大陸媒體至今看不到「陳水扁」三個字可以想見,兩種新聞制度差別之驚人。

兩岸密使會晤促成了九三年辜汪會談,也許是這次密使新聞中,最驕人的一筆。也爲務實派政客提供有力佐證,幾乎無人可以否認,在雙方缺乏互信的條件下,祕密管道的必要性。但是,第二次辜汪會談提供了另一種選擇。李登輝九五年訪美引致中共長達九個月文攻武嚇,提出三不政策後但江澤民在其間還公開表示歡迎李到北京來,他也可以去臺北。終於在克林頓九八年夏訪問大陸後的十一月,實現了辜汪上海第二次會晤。可見,公開的大局發展趨勢是決定性因素。

從密使新聞揭出的蘇志誠與南懷瑾的「不愉快」,可以看出密使作業的個人隨意性弱點。蘇指南凌駕於兩岸領導人之上,南指蘇過河拆橋。而要求祕談雙方簽字,都是無章可循的做法。而在北京方面,掌控對臺決策更是權力鬥爭的一部份。因此,密使政治總是帶著個人功利和不受監管的色彩。密使內幕暴露中共武嚇真相

李登輝執政十二年兩岸關係,全部分歧可歸於一個焦點之上,那就是對臺用武問題。質言之,臺北終極目標就是要中共放棄用武力,而中共也知道對臺只有「武力」一張牌有威力。這次密使曝光最有價值之處,就是提供了評估中共用武可能性的一份機密資料。原來李登輝提出「兩國論」也由密使管道知會了北京,北京表示「理解」,但「罵還是要照罵」。就像清朝皇帝常用的御批「知道了」一樣,中共並不像它口頭大義凜然那樣看待臺北的分裂主義。

這使我想起不久前的往事。在九五年大陸文攻武嚇高潮中,我出席鄭安國邀約的一個聚會,香港新聞界的代表們幾乎都在擔心「何時打?怎樣打?」當問到我的看法時,我明確表示「不會打,肯定不會打。」反應似乎是舉座皆驚,齊問我根據甚麼。今年五二?陳水扁就職演說當日,在港臺的座談會上,衆人也多從武力統一上議論,我提出「五二?不會打,五二?之後更不會打。臺灣問題是政治問題,只有政治手段才可以解決。」其後在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港臺學者新聞界討論會上,我再次提出中共在民進黨上臺後正尋找新的對臺政策,不會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脅的看法。記得與會的魏承思兄發言說:「我沒有金鐘那樣樂觀,打臺灣只是時間問題,它沒有準備好,準備好一定打。」(大意)對和戰問題,他一直持「以戰逼和」的觀點,包括他在本刊三月臺北座談會上的發言。當然,這次他發表密使內幕時並未觸及攻臺問題。大陸不民主密使現象還會繼續

本刊從一九九四年針對一九九五閏八月攻臺之說起,一直高度關注武力攻臺問題,我和本刊顧問許行、阮銘等人多次撰文都指出中共「武力攻臺」將面臨的困境,而認爲文攻武嚇不等於戰爭前奏,否定武力攻臺的實際可能性。

六年過去了,來到了新世紀。最近錢其琛、遲浩田、江澤民都分別透露了「口頭不會放棄,但實際不會打」的信息,加上密使資料,可以得出甚麼結論呢?我敢說,以兩岸內部與互動的發展趨勢來看,以武力解決統一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低。我們的判斷至少在近六年的風浪中經受檢驗是正確的。我們所依據的,雖然也有若干中共內部的資訊,但更主要的是理性的分析,包括一場現代戰爭將引起的多重危機和中共受制於國內國際的許多侷限,也包括對中共第三代領導層的客觀認知與評估。

我想特別指出一點,那就是我們這些在中共統治下生活過、又長期研究中共體制的人,對他們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的雙重性格,有比海外長期生活在講究誠信的、法制和民主的社會中的人們有更爲深刻的感受,我們知道太多愚弄人民的事實,每個人都有受騙的痛苦記憶,並深知他們不如此便一天也混不下去。兩岸密使內幕爲我們提供了一份認識中共的絕妙教材,希望那些昧於良心爲中共搖旗吶喊的打手們能夠由此得到一點省悟。

不可否認,只要中共人治的基本性質不改變,無論臺灣民主如何透明,密使現象都會繼續存在,只有在大陸政治民主化之後,兩岸密使運作才會減少到輔助性的最低限度。就像二十世紀的密使紀錄都與極權政府聯繫在一起而不容於歐美民主國家那樣。(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9,74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