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維網的傾向性看其墮落爲中共輿論宣傳工具
 
觀雲
 
2000年10月12日發表
 
【人民報訊】觀雲供稿:衆所周知,中共一貫奉行「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鬥爭哲學,既使在和平年代,也是刀光劍影不斷,多年殘酷鬥爭的經驗使得中共當權者發現要想牢牢掌握政權,除了抓住槍桿子還要抓住筆桿子,於是控制輿論導向便成了中共當權者維持政權的重要一環。

在國內,不僅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主要媒體是中共當權者的政治宣傳喉舌,就連地方和民間媒體乃至小報雜誌也是官方控制的對象。而在港澳和海外,中共多以收買的方式招安,將其納爲中共輿論導向的工具。

絕大多數的港報都早被中共收買或與中共私下交易密切,它們不僅作爲中共官方輿論的傳聲筒,而且是中共散佈謠言和小道消息的集散地。在鎮壓法輪功之前,中國公安部正是利用港報不斷製造謠言,如「香山集體自殺」、「五億美金引渡」之類。而在臺灣問題上,港報歷來起着煙幕彈的作用。

多維新聞網創立於1999年,恰逢萬名法輪功學員中南海和平請願和中共鎮壓法輪功而引發起法輪功熱,多維網以大量報道法輪功事件而受到大批法輪功學員和關心法輪功人士的關注,如刊登法輪功學員在獄中慘遭迫害的投稿和有關法輪功的議論文章等,並舉辦了一次民意調查,因而吸引了大批讀者,多維網由此迅速爆發起來。

與此同時,多維網的發跡也引起了中共當局的極大關注,特別是今年以來,他們先是以派遣網絡特務在「大家論壇」灌水炸壇和直接利用黑客攻擊多維網等方式,攪亂其正常運作,然後再與其私下交易,以中共偌大的家產想收買一個新聞網站絕非難事,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更何況是建立在美國這樣一個商業社會而又雄心勃勃的新聞網站。

接着,我們就看到了多維網更換大型伺服器,隨之,第一手的新華社新聞和港報新聞經過多維編輯的整理加工帶有明顯的傾向性大量湧出,其業務範圍也不斷擴展。至此,多維網已不再是一個客觀中立的新聞網站,而淪爲中共官方的海外輿論宣傳工具,中共又多了一個散佈小道消息和謠言的出處。

隨着多維網被中共收買,法輪功不再是多維青睞的對象,並且,作爲與中共的交換條件之一,「大家論壇」設立了「法輪功專題」,很長一段時間,法輪功文章被擠出了「大家論壇」,而「法輪功專題」則被中共的網特攪亂的慘不忍睹,與此同時,多維網的「法輪功事件」專題檔案被大量中共官方和港報以及網特的反法輪功文章充斥着。既使是轉發西方媒體或臺灣媒體的消息,也被多維編輯改得面目皆非而帶有明顯的傾向性。

多維網的墮落早已被廣大網友注意到,「大家論壇」上不時地出現嘲諷其自甘墮落和指出其淪爲中共官方宣傳工具的言辭。爲堵網民悠悠之口,多維網也故作姿態,偶爾有選擇地登載一些支持法輪功的議論文章和客觀報道等,藉以吸引法輪功學員和關心法輪功的讀者,筆者也有數篇評論經其刊登。

然而,多維網自身卻已完全失去了對遭到中共殘酷迫害的法輪功學員最起碼的道義支持和公正報道,而且唯恐天下不亂,除中共官方批判法輪功的文章每篇必載,還不失時機地爲中共官方大造輿論,如香港的彭珊刪事件等,甚至還惡意地製造謠言,達到了爲鎮壓法輪功新華社等中共官方媒體所達不到的目的,真可謂助紂爲虐。

作爲對多維網的獎勵,中共將今年北戴河會議作出的有關第四代領導人的名單透露給多維網獨家發佈,可見中共對多維網的重視和關懷甚至超過了港報,多維也不時地吹噓對中共高層內幕消息報導的準確,種種作態表明,多維在中共的扶植下已成爲中共在北美地區的官方代言人,多維網的爆發也因此達到了頂峯。

物極必反,筆者在此提醒多維,多維網在中國大陸與法輪功網站一樣是被禁的。其實,這也是中共與多維之間的一種默契,允許其在一定的範圍內自由發揮。一些大陸網友透過防火牆訪問多維發現,大量的新聞報導都是將新華社等中共官方媒體的消息改個標題而已,並且譁衆取寵,不值一看。然而,由於多維網在大陸被禁,多維的讀者羣以北美爲主,其中大量的讀者爲法輪功學員和關心法輪功的人士。隨着多維緊跟中共越走越遠,當人們越來越認清多維的真實面目,也就是人們越來越遠離「多維新聞」和「大家論壇」的時候,多維也就要走下坡路了。

民心不可欺,良知不可無。隨着「大紀元時報epochtimes.com」、「人民報renminbao.com」、「博訊peacehall.com」等新聞網站的崛起,隨着中共繼續殘酷迫害法輪功學員而使「明慧minghui.cc」、「新生xinsheng.net」等法輪功網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多維新聞網如果不改弦更張、繼續助紂爲虐,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以報道法輪功事件發跡、而今作爲中共官報和港報新聞集散地的多維網所受歡迎的程度必將被其它新聞網站所代替,因爲中共的輿論宣傳從來都是強姦民意的。(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0,09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