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特斯拉」與「蘋果」變得如此慘
 
李力平
 
2024年4月25日發表
 
「特斯拉」與「蘋果」公司(人民報製圖)
【人民報消息】美國有「七巨頭」巨型科技公司,這是由「輝達」(Nvidia)、「特斯拉」、「臉書」、「蘋果」、「亞馬遜」、「微軟」 和 「谷歌」 組成的巨型科技股。最近,蘋果和特斯拉公司業績表現非常不好, 而其他成員的股價都仍繼續飆升。在這「七巨頭」中, 「特斯拉」與「蘋果」這兩家公司在中國大陸都有大量的投資。 特斯拉落入中共的「養套殺」陷阱 特斯拉於2018年在上海成立獨資公司,中共免費提供土地與優惠稅率等特權,設立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Tesla Giga Shanghai),目前特斯拉一半以上汽車都由該廠生產,並佔據特斯拉全球電動車電池供應鏈的近40%。前幾年,特斯拉總裁馬斯克(Elon Musk)高度稱讚:「全世界最勤奮的工人就是在中國」,那時候他大力催捧「中國製造」。但馬斯克卻不知道中共背後的陰謀,而被中共一步一步圈進陷阱去了。中共要求特斯拉全部使用中國出產的零部件,結果幫助中共在中國大陸培養出來了整個的電動車供應鏈、並培養出大量的產業工人。現在特斯拉在中國非常慘。以前,上海特斯拉工廠每週只休息半天,整個工廠是一週至少工作6.5天,但現在(2024年)上海的特斯拉工廠竟然一週休二天,因為特斯拉在中國的銷售量大減,銷售週期拉長,賣不掉。到今年為止,「特斯拉」公司的市值已經損失數千億美元,不得不宣佈要在全球裁員10%,而在中國的裁員卻是最多的,至少是20%起跳,有些部門甚至達到40-50%。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前些時候馬斯克還在口口聲聲的大力稱讚中國工人,但現在砍的最多的就是中國工人,有點太諷刺的味道了。 與特斯拉慘狀正相反,中國國內的電動車公司正在「蓬勃」大發展。自從「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到如今才經過了短短的6年,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將特斯拉逐步的擠出中國市場,並在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地與特斯拉展開激烈的競爭。中國企業生產出的電動車價格比特斯拉更加低廉,在世界各地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的矚目。 「蘋果」立足中國大陸 「蘋果」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加州,銷售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平板電腦、穿戴式裝置和配件,以及各種相關服務,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蘋果」公司為了追求最大的利潤,把它的主要產品: iPhone、AirPods、Mac 和 iPad 放在了中國大陸製造,而富士康是蘋果公司的主要合約製造合作夥伴。 由於「 蘋果」的主要產品放在中國生產,這就為中國大陸培養出來了大量具有專業技能的勞動力,以及大量下游的工具和模具製造工廠,形成了一整個完整的產業鏈。這樣一來,中國本土的手機品牌在國內很快就出現了「井噴式」的大發展。 中國本土的手機品牌在國內主要是佔領了中、低端的市場,因為中國大陸還不能生產芯片等高端的零部件,必須從美國和海外進口。但是,後來出現了一個「華為」,與「蘋果」爭奪高端的市場。儘管美國已經把「華為」列入了「黑名單「,但中共全力支持」華為「,搞出來了自己的操作系統,自己的芯片。從去年底開始,「華為」又開始出售高端的手機,在中國大陸與」蘋果「搶佔高端的市場。 雖然,「華為」手機的自研芯片比「蘋果」手機要差不少,但中共卻通過全國的洗腦教育,叫做「愛國指數」,要用「黨」的舉國之力, 去支撐」華為」去跟」蘋果」打。「華為」手機的出售價是與「蘋果」最新手機(iPhone 15)的價錢相當的,同屬於高端手機,所以,購買者一般都是在中國大陸有錢、有地位的人士,同時這些人多為中共黨員。在中共的這種大環境下,如果不用「華為」,那你不就是跟」黨」的旨意對著幹嘛?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這些有錢、有地位的人,為了秀出「黨」的旨意 ,秀出那一種「愛國」的氛圍, 就都特別熱捧「華為」手機了。有些中共的事業單位,甚至還公開禁止所有工作人員使用蘋果手機,連帶入辦公室都不可以。根據最近Counterpoint的研究,華為手機的銷售量在同一時期增長了64%,而iPhone的銷售量則銷量大幅下滑,幾乎下降了四分之一。 「蘋果」公司已經開始發現了問題,開始將最終測試和組裝轉移到東南亞和印度等國家。 「蘋果」公司希望能讓一些中國的製造和採購合作夥伴在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家開設業務,但這將是一個緩慢、艱難的轉變過程,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建立類似的專業知識。 同時,其中一些國家也面臨自己的挑戰。 例如,越南的交通基礎設施較差,而且有組織犯罪問題嚴重。
「特斯拉」與「蘋果」公司最近的股市價值比較圖(人民報製圖)
儘管「特斯拉」與「蘋果」的中國問題比其他西方公司更為嚴重,但這卻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大家要遠離「中共」,因為中共會把你誘騙過去設廠,然後在背後竭盡全力把你打倒。 △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43,33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