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清零」酿造的四大类惨剧
 
颜丹
 
2023年8月25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2019年底,从中国大陆传出的肺炎疫情,给全世界都蒙上了死亡阴影。为防止病毒蔓延,各国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一些要求自己的国民让渡自由的防疫举措。然而,在民权大于公权力的民主国家,政府实施的任何禁令都是不能违法、违宪的,任何级别的官员都不能肆意侵犯民众的生存权。相比之下,中共「一党独裁」,连防病毒都是「政治第一」。 「清零」三年,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老百姓被纷纷逼上绝路。在中国各地,因极端封控所酿造的死亡惨剧,其种类之多,令人发指;其频率之高,令人心惊。

身患其它疾病却无法就医

在封城期间,中国许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基本都处在停摆的状态。不仅是街边的商铺、门店都被要求关张、停业,就连医院也相继出现了停诊、拒诊的现象。

2022年3月底,上海一位三岁的小女孩因病情被拖延而不幸离世。他父亲发帖控诉,孩子早上去了一家儿童医院,那里的「发热门诊停诊关闭」;打车到另一家儿科医院,「发现全院封控,没有人」。最后,找到一家能收治的,「经过漫长排队,测核酸,……我女儿基本已经没有力气了」。熬到晚上进重症时,就不行了。

曾有过「抗击SARS」经验的著名医生缪晓辉针对这一现象专门指出,「医院绝对不可以关门停诊」,「一次也不应该被允许」。他说,上海「超过20家大型医院同时停诊,……会人为地增加额外死亡率」。此外,他还列举了一些急症,并称「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病死率很高」。

无论缪医生的话多么中肯,上海那20家医院都不会有所动容。而那位三岁女孩的死亡惨剧必定已经、甚至还会重复性地、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上海东方医院的护士周盛妮突发哮喘,性命垂危,不也是因为被自己勤勤恳恳工作了三十年的工作单位以及其它医院拒诊而死吗?从人们普遍认为「所有的城市都是交的同一份作业」来看,除了上海,中国其它省市也必定还有更多的病人死于医院的停诊、拒诊。

上海这个孩子已经够顽强了,忍着高烧,却坚持到了被送进重症治疗的那一刻。而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是根本等不了的。郎咸平98岁的母亲肾衰竭,需要接受治疗,但医院规定,要先做核酸。等了4个小时,阴性报告出来了,老人却没挺过去。

想得到医生的救治,不仅要等核酸,还要等隔离。 2022年8月,成都一位男子竟然被隔离拖死。他母亲在网上披露,儿子身患重病,已经跟医院约好,但前一天接到电话,要让他去隔离。他忍着病痛去隔离点住了7天,回家又被要求隔离三天,后来进了医院,就没再出来。

对很多身患急症的人来说,从家到医院简直就是「万里长征」,不仅是因为出门证难办,本应该救人如救火的110、120也大概率地姗姗来迟或根本不来。对此,网上大量的帖子都在泣血控诉:

「一位居民心脏病突发,居委联系120,2个小时后到,人没了」;
「50岁的外地务工阿姨,在出租屋里心梗发作,等了2个小时的120赶到时人早已凉了」;
文汇报一名记者「因突发心脏病无法叫到120而过世」;
「好友说同事胃出血叫不到120死在家中」;
「我外公也是因为120不来不拉人活生生拖死了」;
「我爸爸也是,……打了一天的120和110,都是让等,等,等!最终等来120的时候,瞳孔已经扩散无生命特征了」;
一位外卖小哥因「车祸头部受伤流血,打120后一小时救护车仍未到达,待救护车到达后被宣布死亡」;
「一位老人摔倒昏迷,老伴及邻居无数次拨打120、110、居委、街道、12345求助均无果,老伴经历1天1夜绝望的呼救后,……终于等来了120以及死亡确认书」;

类似的例子显然不只这些,在封城期间,每个人亲历的或在网上看到的,或许都比这上面的帖子多。叫不来120,有人采取的办法是直接打车去医院。但没有出门证,出小区也就成了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还记得郑州那对从17层坠亡的母女吗?女儿生病,却出不了小区,母亲心急如焚,将床单绑在一起,背着女儿往下爬。为了救孩子的命,必须要决一死战的,还有兰州那个死了三岁儿子的父亲。孩子煤气中毒、昏迷不醒,父亲抱着他出小区时,却遭到了连番阻拦。他父亲想用社区的防疫车送孩子去医院,却被一口回绝;到第一卡口求放行,又遭到拒绝;第二个卡口也没人理他,防疫人员只是「很冷漠地站在那里」。最后,他父亲拼死闯出了卡口,但孩子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救了。

无法购买物资被活活饿死

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顶级的繁华都市之一,物资可谓极大丰富,但在「清零」期间,上海人却一下子陷入了物资匮乏、忍饥挨饿的状态,甚至还有人被活活饿死。

4月7日,复旦大学的85级校友胡红被发现死在家中。从她家已「断粮」,「除了桌上一碗白米饭,什么吃的都没有」的状况来看,人们普遍认为,她就是被饿死的。

年富力强的高知都能缺米少粮,就更别提那些长期不受政府待见的老、弱、病、残了。 5月1日,一位独居老人被发现,因摔倒受伤、行动不便,已饿死在家中数日。有知情者发帖称,此前小区做了5次核酸,都不见老人下楼,「哪怕一次居委会上门……去探问,他就不会死」。另在一份上海的死亡名单上,也记录着「华欣家园,4月3号有一位老人在家饿死了」。

不只老人,还有患抑郁症、独居的年轻女人也饿死了。甚至不只被刻意忽略的中国人,那些一直被政府照顾、在中国享受着某种特权的外国人,也有被饿死的,还不只一位。四月中旬,一位29岁的南非女子在上海的家中去世,但中共对她的死因却只字不提。有网友一眼看出,这就是「当局的掩饰」,因为不想让外界发现,她「死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且「死于饥饿」。

中共一再强调,封城时政府会发放物资,但各地民众却对此深表怀疑。只要有封城的消息,他们的反应就出了奇的一致,都是立刻冲进超市、商店,大量地购买物资囤货。囤出了经验的上海人还发布了一份囤货清单,连北京人也纷纷效仿。看来,即便住在天子脚下,也很难「蒙受皇恩」。

「快饿死了」、「我要吃饭」……各地的呼号此起彼伏,在过去三年,一直不绝于耳。贵阳有女志愿者当街下跪,向货车司机讨要食物。若非因为「真的没饭吃了」、「有老人,有小孩,有孕妇等着救命」,她又何至于此?

各种被逼无奈下选择了结生命

中国疾控中心的一个研究团队,在分析了「疫情暴发的3个月内武汉及中国其他地区的额外死亡率」后发现,「自杀死亡率增加66%」。两年后,上海封城时,医生缪晓辉仍在为此疾呼,包括居家的所有「隔离人员的精神健康问题急需得到关注」。但遗憾的是,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最终确认,三年「疫情造成的次生灾害……排第二位的是自杀」。

封控下,人们这种无奈的选择,原因有很多,包括买不到食物、配不到所需的药品、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无法忍受病痛、拿不到工资、长期没有收入来源、难以承受各种租金和贷款的压力、即使「阳」了,也没人管、长时间被封控在家中;甚至还有人因打赏好心的外卖员遭到网暴而自杀。

由于基本的日常所需无法得到满足、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抑郁、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在人群中大量滋生。从14岁学生到90岁耄耋老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最终以「跳楼、自缢、投湖、投河」等各种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除了普通百姓,还有不少官员。这其中,「上海虹口区卫健委信息中心主任钱文雄在办公室自杀的消息」最引人关注。尽管官方对他的死因秘而不宣,但许多网民却异口同声地指出,死因是「疫情期间工作量巨大,……是疫情次生悲剧」。有人质问:「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不合理分配跟上级的不作为不管不顾导致他这样?」

因管控而引发的社会极端事件

2022年7月9日,上海的瑞金医院里发生了一起持刀砍人事件。尽管警方表示,只有四人受伤,且「均无生命危险」,但有目击者看到,「加起来一共9人」,甚至有医生、护士「被抹了脖子」。同月在深圳,罗湖某小区一名业主在封控时要强行出去,保安拦着不让,争执之下他拿刀砍人,结果造成1死2伤,他本人也死亡。

同年8月,江西安福县的一家幼儿园里出现了一名持刀行凶的男子,被他捅刀的老师和孩子「3死6伤」。同年6月,还发生了「上海金山区男子当街砍死女子」的血腥事件。

类似的惨案时有发生,且与极端、无人性的封控直接相关。此外,还有一些间接相关的杀人事件也在网上引发了舆论海啸,比如2021年10月,「造成一家五口2人死亡、3人受伤」的福建村民欧金中「持柴刀砍人」事件、2022年6月发生的北京联通「95年女员工割喉了90年女上司」事件以及同月发生在唐山烧烤店内外的打人致死事件。

中共治下,整个社会的戾气太重,而人为制造灾难的封控则更是导致了民怨被严重激化。有网民指出,「底层失业、中产亏本、老板破产,买房的断供,炒股的腰斩,开店的关门」,中国人「憋着一肚子气不知道往哪儿撒」。另有网文披露,有人做核酸时,因产生矛盾,最后互殴致死。

除此之外,疫情管控下还发生了一些特殊的死亡事件。如打疫苗致死,这样的死者各年龄段都有;而有各类基础病的老人最深受其害。又如,直接负责防疫、管控具体事项的志愿者、物业经理、小区保安、基层管理者以及永远工作在第一线的医生、护士,因过劳、压力大而猝死的也不计其数。

在荒诞的政策下,本不该发生的事故也难以避免。其中,最令人感到悲愤的,就是贵州大巴翻车事件与乌鲁木齐一封控小区发生的火灾。

中共「清零」三年,各类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出现了高发、井喷状。以上海2022年5月以前的情况为例,在染疫的12万人中,死者只有10个,然而糖尿病患者增加的死亡人数却被估为2141人。若按这个比例来推算,因患其它急症、饥饿、自杀、被杀、过劳、事故而增加的死亡人数又会有多少呢?

中共就是一部杀人机器,每次搞运动,都是在开足马力杀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发现, 「清零」并不是为了防疫,而是在搞运动、防民变。在「政治第一」驱使下,中共无人性的政策以及与杀人无异的手段才会被派上用场,最终导致冤魂无数。 △

 
分享:
 
人气:83,234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