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北大毕业生分析大陆为何出现“四不青年”
 
2023年7月15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 中国社会现在失业率高,找工作难成为常态,尤其是部分青年被迫从躺平变成“四不青年”(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子、不消费),一名大陆名校毕业没几年的青年人跟大纪元分享了他的眼中大陆青年的现状和思考。

小王是北大的毕业生,因为父亲是市政府内的官员,所以在他毕业后很容易就找到金融企业的一份好差事,外加父母也给他买了房,没有现在社会上青年人普遍承受的那种生活压力。他自己也坦诚对很多同龄人的困境不太有切身的感受。

但他环顾四周,从身边一些认识的同龄人的处境了解到了一些社会现状,他说:“如果家里经济实力不强、没有关系,很难找到好工作,而且要买房结婚生子的话会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这对普通家庭的年轻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所以他们想躺平、不结婚、不生子、不买房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几天前网传中共共青团广州市委发布的文件指,广州市“四不青年”现象有所抬头。该“文件”声称:继“内卷”“躺平”等描述青年因各种社会压力而产生的丧文化情绪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词语后,“不搞对象、不结婚、不买房、不要孩子”的“四不青年”话题逐渐在网络传播并成为新的流行语。

小王感叹表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普遍是独生子女,确实比之前几代多子女家庭会受到更多来自家庭的宠爱。“之前我们上学的时候被灌输的是‘读书时期吃苦,考上好大学,以后就能找到好工作’的观念,所以在填鸭式应试教育下牺牲了快乐的童年,也牺牲了身体健康(不少人包括我在内是近视,身体也不太好),也不能说是没吃苦。”

“可是毕业以后,我们这一代很多人就发现,工作非常难找,即便找到了收入也很低,各种劳工权益也没保障。要想找到好工作,就得各种卷,或者是拼家里关系。这和我们之前受到的教育以及脑袋里的很多观念会是一个很大的反差。”他强调说。

“我这种还好点,一方面是我家里条件比较好,另一方面我之前也在课余了解些时政上的事,知道一些实际上不同于当局宣传中的事。”

他进一步分析,那种之前没接触过实际社会生活,整天泡在中共洗脑宣传里,家境又普通的年轻人就惨了,他们原本以为自己读书读出来了就是天之骄子,也以为国富民强社会公平,可是毕业了以后真走上社会就会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心理落差会非常大。

“这部分人如果接触不到不受审查的信息且缺乏反思的话,要么就会消极避世、彻底躺平,要么一部分人就会根据自己唯一能接触到的那套中共极左原教旨理念变成毛左。”他说。

党媒近日发文怪罪现在年轻人不肯吃苦,要求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到需要的地方去。但这篇文章在网上翻车,一时间遭到十万人点评一面倒的讥讽。

小王说,现在党媒老是批判年轻人不肯吃苦,要求年轻人到最基层的地方去锻炼自己,这其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大话。

他进一步阐述说,吃苦也不能是没意义的吃苦。现在中国大陆社会的现实就是经济萧条、好的工作机会少。“很多大学生出来只能去考研、考博或者在考公考编这类事情上卷,或者找一份门槛相对较低但待遇差、劳工权利缺乏保障的苦差事先熬着,这些都挺苦的,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

他感叹道:“老一辈中国人估计经历过的苦难更多,不少人逆来顺受惯了。但以独生子女为主且长期接受改革开放后应试教育模式灌输的年轻一代,不会像老一辈那样那么逆来顺受,个性也会更强一些,而这必然也会和现实产生冲突。而在这种冲突下的无力感,肯定会导致很多人选择躺平。”

他还介绍,年轻人不敢结婚还有一个原因,“中共之前为了阻止离婚,搞了个结婚冷静期,当时社会上一片反对还是强行给通过了。这也导致很多人不敢结婚,毕竟万一碰到那种家暴、有不良嗜好之类的不合适的伴侣就会因为这个政策很难摆脱这段关系。”

但小王认为还有比选择躺平、绝后更积极的行动来改变这个世界,他说:“躺平、绝后都不是有效的反抗方式,也很难改变现实,真正有意义的是要行动起来做点什么。”

“虽然现在的年轻一代很多看上去躺平、抱怨之类的,很消极,但真被逼急了的话还是会爆发出力量的,之前的江浙地区反对独立学院转设职业本科的学生运动、去年年末的白纸革命都是例证。”他举例说。

“所以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我倒不绝望,毕竟物极必反,未来也是属于年轻一代的,我应该能看到中国出现变化的那一天。”△

 
分享:
 
人气:24,538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