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北宋"鱼头参政" 皇帝感动同僚敬畏(图)

周晓辉




鲁宗道为人耿直,为官清廉公正,敢于犯颜直谏,人称「鱼头参政」。

【人民报消息】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名留青史的谏臣,唐太宗时期的谏议大夫魏征就是典型例子,而北宋真宗和仁宗朝的「鱼头参政」鲁宗道也是一位铮铮谏臣。

鲁宗道,字贯之,安徽亳州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因此生活在外祖父家。鲁宗道的几个舅舅都是习武之人,对他影响很大,他愈加自强自立、发奋读书。

一天,鲁宗道揣着自己写的文章拜谒当地的名士、后为朝廷重臣的戚纶,戚纶看过他的文章后大为赞叹,对他十分器重。

公元999年,三十三岁的鲁宗道考中进士,随即被任命为濠州定远尉,其后又调任为浙江海盐县县令。他为官清廉公正,是位为百姓着想的清官。当时县城东南处有蓝田浦通白塔港出海长达18里,因为年久失修,河床多处堙塞。鲁宗道到任后,即征集乡丁疏浚,便利水运和农田灌溉。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遂将蓝田浦称为「鲁公浦」(今已陷于海中)。

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宋真宗下诏在两省设置谏官六人,正直的鲁宗道被任命为右正言谏章。任职后,他对于如何考察官吏、整顿吏治,向真宗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真宗最初都予以采纳。

不过,由于鲁宗道常常对诸多传闻一一论述评定,时间长了,真宗有些厌烦。鲁宗道见此,便对真宗直言道:「陛下用臣,难道是为了仅仅收到纳谏的虚名吗?臣以身居其位而不能尽职尽责为耻,请陛下罢免我的官职吧。」

真宗为鲁宗道的直言所感动,安抚劝慰他良久。过了几日,就在金殿的墙上大书「鲁直」二字,以记住鲁宗道的刚直、耿直、正直,亦是提醒自己和其他官员。其后,鲁宗道任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官名,负责对皇太子进行道德教育)。过了几年,又任左谕德、直龙图阁。

为人刚正的鲁宗道,自然「疾恶少容,遇事敢言」。在他担任太子谕德时,其家离酒肆很近,他常常微服去酒肆中饮酒。一天他在酒肆中饮酒时,刚好真宗有急事要召见他,便派宫中小吏到他家中。

宫中小吏在他家门口等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肆中回来。小吏很不安地对他说:「皇上如果责怪,你将如何回答?」鲁宗道说要据实回答。

小吏说:「如果照实回答,肯定会被圣上降罪。」

鲁宗道正色道:「饮酒,人之常情;欺君之罪,罪过更大。」

于是鲁宗道进宫谢罪说:「臣有老友来访,因为家贫,没有杯盘,所以与老友同往酒肆宴饮,因而延误,请陛下治罪。」真宗听后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认为其忠诚可靠,将来可堪大用,并将自己的看法告诉皇后。

真宗驾崩后,年幼的仁宗即位,章献刘太后临朝,她因为听了真宗之言而重用鲁宗道,任命其为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判吏部流内铨(掌管官员的任免和考核等)。

在吏部任职期间,他对官吏的考察整理出一套标准,并把考察的情况一条一条公布于殿庑之下,让官员可以直接看到。

当时权倾朝野的宦官雷允恭负责为真宗建造陵寝。司天监邢中和建议将陵墓往上移百步修建,可比美汝州秦王的陵寝,雷允恭无畏地说:「上无他子,若如秦王坟,何不可!」遂同意。结果陵地因泉水涌出被淹。

仁宗下诏让鲁宗道和吕夷简等前去调查处理,其后,雷允恭被以「擅移陵穴」罪处死。鲁宗道因为处理得当,被拜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章献刘太后临朝参政时,曾问鲁宗道:「唐武后是个什么样的主子?」

鲁宗道对曰:「她是唐朝的罪人也,几乎危及社稷。」刘太后听了默然。

当时有人上疏请立刘氏七庙,刘太后询问众臣的意见,大臣们虽然知道这不合礼制,但都不敢直言,唯有鲁宗道劝阻道:「如果立刘氏七庙,将把即位的皇帝置于何位?」刘太后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

后来,仁宗皇帝和太后一同驾幸慈孝寺,太后乘大安辇要走在皇帝的前边,鲁宗道说:「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于是把辇让给了皇帝,自己坐小车跟在辇后。

彼时执政的官员大多把孩子送进馆阁读书,鲁宗道向皇帝进谏说:「馆阁要培育天下英才,岂是纨绔子弟们享受恩泽之处?」遂以水平优劣作为标准,吸纳良才。

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人人侧目都不敢得罪他,而鲁宗道却多次在皇帝面前参奏他,挫其气焰。因此贵戚、权臣们都很敬畏鲁宗道,给他送了个「鱼头参政」的外号。一是因为他姓鲁,「鲁」字上为「鱼」字,二是因他骨头硬得好像鱼头卡在嗓子里一样,即骨绠在喉。

后来,鲁宗道再迁任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在为政七年中,他严格抑制凭侥幸做官的人,从不以朝廷的爵号车服私相授受。

六十三岁时,鲁宗道病重,皇帝亲临探问,并赐白金三千两。不久鲁宗道病逝,刘太后亲临祭奠,赠兵部尚书,卒后谥「肃简」。一代忠臣,青史留名。

(参考数据:《宋史.鲁宗道传》)△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9/4/71393.html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