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儒生临死留诗谶 如约再生(图)

杜若




图为清 陈字《文房集锦册.松泉池馆》。

【人民报消息】明孝宗弘治年间,福建侯官县有一老儒生,博学善文,很有才华,遗憾的是屡次科举都未能考中。老儒秉性木讷,不善营生,家境日益穷困。他有一个儿子,不擅读书,靠着耕种勉强餬口。

老儒生活到七十岁,临死之前,取出生平著作,题写了一首诗,立下遗愿后就去世了。由于老儒家境贫困,没钱入殓安葬,他的四五个门生凑了一些钱,为其举办葬礼。

明世宗朱厚熜登基后,改元嘉靖。江南出了一名年少才俊,且称某公。

某公十五岁中解元,十六岁时于礼部的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此人天资聪慧,才思神敏,不到五年,就亲自执掌闽地的科举考试,为国选拔人才。他的文章在八闽一带儒生中竞相传诵,风靡一时。

后来又因他是翰林院重臣,主持天下科举考试,很受世人敬重。都城官民士人无不羡慕他,钦佩他,如此年轻就能担当大任,实在罕见,纷纷视其为神仙中人。

九月十五日,正值某公诞辰,众多官员都来为他庆贺。

某公一直应酬到晚上。这天他喝醉了,谢绝客人后,回到船上闭舱酣寝。当他酒醒后,已是夜半时分,看着窗外一片皎洁的月光,静谧的月夜美得就像一幅画。某公一时兴起,带着一名随从上岸,踏着月光信步而走。

月色如画,心情也格外惬意,不知不觉走了几里路。一路走来,所见山川林壑,犹如故地重游一般,某公不禁暗自诧异。

就在这时,临近村舍传来一阵哭声,听来格外伤悲。夜深人静,某公听闻如此悲怆的哭泣声也跟着伤心悲惋。

循声走进一偏僻的小角落,发现哭声从一户茅草屋中传来。他命随从前去察看,且见一位八十岁老妇正点着纸灯,以野菜麦粥祭奠亡夫。

某公向老妇作揖问礼,谈话间得知老妇亡夫已去世二十年,而今日正是其亡夫的祭日。巧的是,今天也是某公的生辰,他正满二十岁。

据老妇所说,她的亡夫生前是位大儒,一生著述颇丰。老儒在临死前于一本书后题写一首诗谶,叮嘱她好好收藏,还笑着说:「我的文章意义高深,如果我不再来,谁能识得其中的玄妙呢?我生平为人无愧天地,死后必得善报。再有来世,必当大为振兴我宗族,令天下寒士扬眉吐气啊。」说完后大笑一声,老儒气绝而亡。

某公一听,急忙打开老儒的著作,惊奇地发现,他此生应试的所有内容,无论决科会试,一切试卷的八股文范本、廷试策论等等,在老儒的著作里竟然应有尽有。

老儒临死前所写诗谶曰:「拙守穷庐七十春,重来不复老儒身。烦君尽展生平志,还向遗编悟夙因。」

某公读罢,恍然大悟,忆起前生,再看看四周的居所,真是自己的故居。某公看着昔日的卧榻,不由悲从心生,哭了起来。老妇以为他是先夫的门生,某公说:「不是。我是您先夫的再生之人。」

老妇大吃一惊,回想夫君临死前说会再转世重生而来,她用牙咬他的腿,刺指血涂在上面,以做记号。

某公脱下靴子,发现他的腿上果然有一道血色齿痕,清晰可见,老妪当即放声大哭。

这桩转世奇闻惊动了县令、太守、当朝官员,听闻者无不惊讶愕然。

其后,某公买下田宅、奴婢,倾尽资财赈给老妪母子。昔日,凡是周恤济助过老儒的人,某公也都加倍恩酬。

短短几日,这件转世奇闻传遍八闽。自长江以南,众人对他的再生故事津津乐道,一时传为美谈。

某公作为再生之人,他将前世的满腹经纶,神敏才思洋洋洒洒尽挥考场,终令天下寒士扬眉吐气,也如愿大兴前生门第,完成前世夙愿。

(参考数据:《虞初新志》卷9)△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9/3/17/68880.html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