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福建土楼(多图)
 
2017年6月21日发表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
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
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人民报消息】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福建土楼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设计科学、布局合理,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
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
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分享:
 
人气:206,153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