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神首肯!中國載人飛船一沖成功(多圖)

專題;老天讓咱強 咱就事事順

石元裕




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
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順利升空,令人振奮!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石元裕報導)最近中華民族真的事事順啊,量子通信試驗成功,載人飛船又是一沖成功。信心滿滿來自哪裏?你知道的。老天爺若不答應……那就得跟美國SpaceX火箭原地爆炸、韓國三星手機爆炸起火一樣,組織多少人也找不到答案。誰說宇宙沒有主宰呢?

近來,咱中國信心爆棚,載人飛船歡迎各國航天專家親臨現場參觀!

中國載人航天任務公布,神舟十一號飛船於10月17日(星期一)北京時間07:30由長征二號F遙十一火箭搭載,從內蒙古額濟納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次任務將由資深航天員景海鵬帶同新人陳冬執行。

有關官員表示,載人飛船預定於兩天內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進行30天科學實驗等任務,然後以一天時間返回地球。

中國是繼美國與俄羅斯(前蘇聯)後第三個實現載人航天任務的國家。中國堅持其航天工程是為了和平科考目地。

◎兩位宇航員是誰?




兩位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以老帶新。

景海鵬和陳冬執行這次任務,他們在空間站有好多事情要做。

景海鵬,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現為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2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訓練任務,通過了各項考核,綜合評定成績優異。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同年11月,被授予英雄航天員。

陳冬,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現為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飛行大隊大隊長,安全飛行15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10年5月,正式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訓練任務,通過了各項考核,綜合評定成績優異。2016年6月,入選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

飛船在軌運行期間,兩位航天員首次以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身份持續發回報導,形成全媒形態系列報導產品。

◎「時機剛剛好」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星期天(16日)在酒泉發射場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工作人員當天上午已開始為長征二號火箭注入推進劑。

這場新聞發布會上獲得提問的「境外媒體」記者只有來自俄羅斯塔斯社和香港鳳凰衛視的兩名記者。武平回答提問時談到,中國願意繼續與俄國在航天員選拔訓練、航天器平臺技術等領域「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和交流」。

她還說,三項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科學實驗將安排在神舟十一號任務上進行。這三項科學實驗是來自去年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合辦「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的得獎作品。

這次任務的指令長——即將滿50歲的空軍少將景海鵬——隨後與37歲的陳冬一同會見媒體記者。景海鵬經過18年航天員訓練,他表示一直對航天科研事務非常「熱愛」和「享受」。

「航天員是我職業,太空飛行是我的事業。」景海鵬說,「作為一名航天員能夠多次去執行任務,我感覺是我們的追求和夢想。」

陳冬則表示,能和已有兩次航天任務經驗的景海鵬一起執行任務,他感到幸運。

「這次能和景師兄組成飛行乘組,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心裏也很踏實,非常有底。」陳冬說。

作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之一的景海鵬將第三次執行航天任務。此前,他曾在2008年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又在2012年6月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航天交會對接任務,擔任指令長。

2010年正式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的陳冬則是首次執行航天任務,他表示在經歷六年的訓練之後迎來首次任務是「時機剛剛好」。

◎期待香港的小設計師們快快成長

對於神舟十一號將在飛行期間進行三項由香港中學生提出的小型實驗設想,陳冬稱讚了香港學生的創意,並鼓勵他們將來加入太空探索。

「我感到他們的設計真的是充滿了奇思妙想。」陳冬說,他們對香港學生提出的太空養蠶、雙擺和聚合物薄膜三項實驗「在地面已經做好充分的訓練。」

他還表示︰「想對香港的小設計師們和所有熱愛航天的青少年朋友說,期待有一天你們也能夠加入到我們的行列,飛上太空,親自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中國計劃將在2020年左右建成中國空間站,對此,景海鵬表示,與世界最尖端的航天員相比,自己「還有很大差距。」

「對空間站來說,我是一名新兵,我也期待著為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和發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神舟十一號任務期間,兩名航天員將採用六天工作、一天休息的模式。陳冬表示「會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並對父母和妻子表達了感謝。

「所以想軍功章必須有你們的一半。」陳冬說。

景海鵬也對航天員大隊的戰友以及家人表示了感謝,並表示︰「家人們,咱們北京見。」

◎加速建造自己的空間站

天宮二號順利升空開始了一個新的起點,中國要加速建造自己的空間站,沒錯,這座空間站完全屬於中國的。中國建造空間站的計劃其實很早就規劃了,當年國際空間站還在籌備的時候,中國也提交了申請。美國認為中國加入存在技術泄露,於是拒絕了。從1998年開始,國際空間站第一個功能艙發射,國際空間站開始正式開建。中國當時不光是沒有實力建造空間站,更關鍵的是,從90年代末開始,江澤民把精力和國力都用在鎮壓佛法修煉群體上,一些優秀的航天專家因為修煉法輪功而被捕入獄,使一些項目因此停頓。

2008年,神七升空,中國航天員實現了太空行走。要建造空間站,艙外行走是第一個儲備技術,不然東西壞了你怎麼去修。

2011年,天宮一號發射成功,空間站建造進入快車道,第二項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被中國掌握。2016年,天宮二號升空,中國要在2020年建造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實現三步走航天戰略。待海南文昌發射場全面啟動後,中國的長征5號將會把更大噸位的構件送入軌道,最終建造一座90噸級的空間站。

當年中國從提出國際空間站申請國家,到2008年神七任務成功,再到十年後天宮二號成功,一些西方媒體稱希望以後能與中國展開空間站合作,為什麼,因為國際空間站壽命快到了,到2023年之後,軌道上很可能只有中國一個空間站處於運營狀態。

◎天宮二號好樣的

專家們說,美國仍然想保持航天大國高度,那麼空間站是少不了的,可以說天宮二號把美國逼上了絕路。之前西方想封鎖中國獲得機械臂技術,如今在天宮二號上已經搭載。

在幾年前的科幻電影《地心引力》中,演員在太空中遇險,最後搭乘中國「天工」空間站上的返回飛船成功脫險返回地球。而在現實中,中國的「天宮」空間站的發展也在持續進行。

在2014年,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曾表示,空間站的核心將在2018年發射,並在4年後開始啟動運作──中國的空間站建造計劃採用模塊化設計,單獨部份被發射上空間之後,停在軌道上最後組合啟動。隨著天宮二號計劃的宣布,新華社還宣布了神舟十一號載人計劃將在2016年第四季度進行。而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也將在2017年上半年發射,和天宮二號對接。

和中國的航母發展計劃一樣,航天計劃是中國戰略的象徵,航天計劃不僅能給中國提供強大的空間能力,而成功探索太空也給中國帶來世界的聲望。

由於美國拒絕NASA和中國進行任何合作,而且美國認為國際空間站有軍事用途,所以中國的航天員難以登上以美俄為主導的國際空間站,中國人如果要探索太空,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

隨著中國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中國的空間站正在有條不紊的發展。而隨著中國的發展,目前太空中唯一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最長將在2024年結束壽命,屆時,中國自己的空間站剛剛運行2年,太空中將只有中國的空間站。這是美國絕對沒有想到的。

◎核電發展也迎來了新的突破

中華民族現在好事連連。

據中國經濟報的導報,我國核電發展也迎來了新的突破。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覆函同意設立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申報的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項目。海洋核動力平臺正式立項,為實現中國海洋核動力平臺「零」的突破奠定基礎。

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像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民用海洋核動力船舶。海洋核動力平臺,指的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是小型核反應堆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採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於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

目前,中船重工719所已完成了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兩種技術方案。一種為浮動式核電站,即將核電站布置於浮動式平臺上;另一種為可潛式核電站,除滿足浮動式核電站性能要求外,還可滿足在惡劣海況下,平臺下潛至水下工作的需求。

◎抱著善良的願望為中國加油

我國首個核動力平臺研究中心於2014年9月23日建立。當時,由國家能源局授牌的「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研發中心」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的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藏龍島新區成立,這一海洋核動力平臺中心是中船重工的第6個國家級研發中心。

業內人士指出,核動力已經成為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歐盟等已開發國家重點發展的技術,雖然上述國家曾經建造出多型號民用和軍用核動力船只,但海上浮動核電站目前只有俄羅斯有所涉獵,美國並沒有建造類似的設備。目前,俄羅斯計劃建造8座海上浮動核電站,為其濱海城市的供電、供熱和海水淡化工程等提供能源供應。

中國早已擁有核動力潛艇,所以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上很成熟,只是核心部件有一些仍未完成國產化,比如壓力容器、離心器等,這是需要提升的。

專業人員有信心,全國人民也有信心,只要是抱著一個善良和美好的願望,就能心想事成。中國,加油。(文/石元裕)△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6/10/22/64367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