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秦始皇》被美國評論家痛斥
 
曹長青
 
2007年1月28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由中國名人張藝謀導演、譚頓作曲的大型歌劇《秦始皇》,去年底在紐約曼哈頓的大都會歌劇院推出後,目前正在美國公演。媒體報導說,該劇投資三百萬美元。由於事先做了大手筆宣傳,使九場主要演出的票基本售出。

歌劇《秦始皇》在美國上演到底是不是賺了錢,外人無法得知。但人們知道的是,這個歌劇沒有贏得美國觀衆的心;尤其是美國評論界,可以說是惡評如潮,各大報幾乎衆口一詞,批評這個劇。即使在商業效果上,這個劇賺了,但在實質效果上,這個劇則是大賠本。

近年因發行量飆升而成爲全美第五大報的《紐約郵報》樂評家巴恩斯( Clive Barnes)的評論具有代表性,他說,歌劇《秦始皇》創造了很多第一: 「大都會歌劇院首次讓多明戈唱原創角色(以往都唱名劇);自 1940年來,首次有作曲者登臺指揮自己的曲子;第一次有中國人演唱。但這也不是第一次大都會的首演令人失望了。 」

首先,美國主要的樂評家都指出,歌劇《秦始皇》太冗長,令人昏昏欲睡。該劇長達3 小時20 分鐘。在今天的快節奏時代,這個長度本身就是對人們耐力的一個考驗。不要說這種情節緩慢、而且主要靠清唱的歌劇,即使節奏緊湊,情節驚險,可以動用很多特技手段的電影,一般長度也都不敢超過二個半小時。因此美國重要的音樂評論家菲利普.肯尼科特( Philip Kennicott)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評論說, 「三個多小時的故事太長了」,歌劇開始的時候,人們對華麗的服裝和異國情調的音樂還有些驚奇,但 「一會兒疲倦就會產生 」。

《紐約時報》的古典音樂評論家安東尼.托馬西尼( Anthony Tommasini)甚至不客氣地說, 「中場休息時間不算,整個歌劇竟然長達 3小時 20分。當歌劇的主角多明戈又開始沉悶的獨唱時,你忍不住會想:拜託,不要再唱了! 」

當然,如果內容精彩,即使再長,人們也不會厭倦。可歌劇《秦始皇》的曲調不僅落俗套,而且被評論家批評爲 「 乏味」。主要是因爲沒有創新,是以往各種曲調的拼湊。上述《華盛頓郵報》樂評家肯尼科特毫不客氣地指出,「譚盾想對抗傳統歌劇,他無恥而又認真地把別人的最好作品拿來用」。《紐約時報》樂評家托馬西尼則認爲,譚盾的音樂令人失望,尤其是詠歎調及唱詞不和諧。

很多評論家都指出,譚頓作曲的《秦始皇》,太多模仿意大利歌劇《杜蘭朵》,《紐約時報》樂評家托馬西尼說,歌劇《秦始皇》越是像《杜蘭朵》的地方,越是乏味。

《紐約郵報》樂評家巴恩斯說,顯然譚盾想融合東西方音樂,以多明戈的西方唱腔,加上鑼、笙、古鐘和北京京劇的哨笛。在這種怪誕、喜怒無常的樂曲氣氛下,這是大膽的嘗試,但是,這種「東西方音樂」從來沒有完全融合。

美國另一家大報《巴爾的摩太陽報》的樂評家史密斯(Tim Smith )評論說:雖然歌劇《秦始皇》虛張聲勢地做了很多商業宣傳,但整體來看,這個劇沒有取得完全的成功。這位評論家委婉地說,這可能是英文沒有翻譯好,才出現這樣的問題。

美國十大報之一的《波士頓環球報》樂評家艾克勒( Jeremy Eichler)不僅從歌劇的技術層面提出批評,更指出歌劇《秦始皇》迴避了秦皇用殺戮建立帝國的基本史事。這位評論家說,歌劇《秦始皇》幾乎沒有表現這個殘暴皇帝的武力殺戮,他的巨大野心。那種戰爭血腥,在舞臺上根本沒有體現;即使秦始皇強迫成千上萬的人修築長城,在舞臺上也是抽像表現,用繩子把像磚石樣子的一排城牆吊在舞臺上,而且閃了一會,就消失了。

艾克勒還批評說,劇中的秦始皇女兒,根本不像二千年前的人物,而更像今天一個被父母嬌慣的青少年,因爲這個秦始皇的女兒居然對她父親說:「皇帝,我的父親,你把你的帝國放在了我的愛情之上。你曾經想過我是一個女人、我有自己的感情嗎?不,我不會聽你的!」艾克勒說,譚頓以前有過不少還不錯的時刻,但沒有出現在這個晚上。

《費城探詢報》( Philadelphia Inquirer)的評論家斯特恩斯( David Patrick Stearns)則直率地指出,整部歌劇,沒有任何曲子具有原創性,沒有全然的西方歌劇的韻味,你感覺像被提起來,又扔下去,然後又被提起來。

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嚴肅日報《華爾街日報》首席樂評家威爾森(Heidi Waleson )也認爲,「這或許是一個出色的歌劇故事,但譚盾的作曲乏味僵化。劇中那些人物,也沒有像劇本寫的那樣融爲一體,而是各唱各的。 」威爾森感嘆說,「譚盾在美國受過廣泛的西方音樂技巧訓練,但還是不能避免模仿的缺陷。 」"

威爾森還批評張藝謀說,「張先生的舞臺導演是僵硬而不自然的。即使是最好的場景—— 那衆多的合唱者,每一個都是全然的木訥—— 那堂皇的、異國情調的景觀,就像它的整場歌劇,全都沒有生命。」這位樂評家直率地指出:「我們被告知,這個劇要反映秦始皇探索更大的真理,而不是武力征服,但在劇中,根本沒有這個內容。而且多明戈的演唱,也根本沒讓我們感覺到這點,即使他的西班牙口音,也沒有使他更像一箇中國皇帝。」

近年熱衷秦始皇,拍了電影又來導歌劇的張藝謀,最得意的是大場面、華麗輝煌的舞臺場景,用他對中國媒體的說法,歌劇《秦始皇》是一次「視覺饗宴」。而恰恰這一點,受到美國樂評家的痛斥。《費城探詢報》樂評家斯特恩斯說,《秦始皇》的舞臺擺設「很像一個聖誕節」,「你經常感覺,這是一個舞臺大合唱( a staged cantata )。」他的結論是:這出歌劇虛張聲勢,沒有內涵;事先宣傳成一個大象,而實際上只生出一隻老鼠。

《華爾街日報》樂評家威爾森對此更是同感,他的評論標題就是「譚盾的最新作品更像慶典歡鬧,而非歌劇」。他說,那一百多名合唱者整齊劃一地站在類似露天看臺的裝置上,身着華麗的、珠光寶氣的禮服,齊聲高唱……結果更像個遊行慶典( Pageant),而不是歌劇。

美國最大的通訊社美聯社的評論家斯坦伯格( Martin Steinberg)就歌劇《秦始皇》發表的評論標題,就是「炫目的瑕疵品」,說這部作品應該修改。他很幽默地總結說:「秦始皇期待他的大秦帝國能夠傳到一千代,但只有兩代就死了。而歌劇《秦始皇》也就只能堅持這一季的演出吧。」

《華盛頓郵報》樂評家肯尼科特的結論,很可能代表了美國觀衆的心聲,他說,「觀衆們可能會高興聽到有這麼部新的歌劇,但很可能他們不會再來看第二遍。」

但在沒有新聞自由的中國官方媒體上,歌劇《秦始皇》卻被吹噓成「巨大成功」 。報紙的標題就很有秦始皇般的氣勢,什麼「張藝謀《秦始皇》駕臨紐約」,「譚盾擁《秦始皇》今日紐約登基」。

張藝謀更自吹自擂:「《秦始皇》的成功,意味着中國文化產品打入美國主流文化階層」;「展示中國藝術家的藝術水平」。譚盾對新華社說,「首演是一次成功」,是對西方歌劇的「挑戰」。而在劇中扮演秦皇手下將軍的田浩江更離譜,他說「《秦始皇》是一道絢麗的光芒,將成爲世界經典作品。」可能是這位演員在舞臺上跟隨秦皇排練太久,結果成了「臺」底之蛙。連那個西班牙裔的歌劇演唱家多明戈,也爲扮演暴君而沾沾自喜,甚至不無諂媚地說,「我的收山之作是演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也算圓了我的一個東方文化之夢。」(夢囈?)

張藝謀和譚盾這樣熱衷秦始皇這個題材,不是沒有原因。十年前香港迴歸,在中共的慶典上,譚盾就獻曲,歌頌江澤民像秦始皇那樣「收復」土地。而近年在官方越來越走紅、幾乎成了北京紫禁城「文化教頭」的張藝謀,不僅正籌劃爲共產黨歌功頌德的奧運會慶典,還在歌劇《秦始皇》公演前說,「我和譚盾有個大膽的想法,如果《秦始皇》成功,那麼在 2008年奧運會前夕,我們想把它搬到中國長城實地演出。 」《秦始皇》回到當年孟姜女哭不倒的長城那裏演出,真是「地」至實歸,在秦皇式專制的當今中國,還有血淚和屍骨堆砌的長城真佈景下,演出殺戮、征服、帝國的綿延……這真是中國人的悲哀!

2007年1月24日於紐約


摘自《觀察》



---------------------------------------------



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精彩簡介
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演出精選及全球30城市售票
新唐人2007年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紐約場售票



 
分享:
 
人氣:15,30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