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至立不僅是江的姘頭(圖)
 
楊非
 
2004年7月2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看過一篇大陸新聞,讓我忍俊不已。一個年青的媽媽帶着兩歲的女兒出去逛街,坐在公共汽車上時,突然孩子站在椅子上不停的振臂高呼:「法輪大法好!」,嚇得媽媽使勁往下壓孩子,不許她出聲,孩子理也不理依然呼個不聽,全車一片寂靜,沒有一點兒聲音。

後來回到家裏,不修煉法輪功的媽媽問孩子:「誰教給你的?」「幼兒園阿姨。」「你以後要上什麼學校?」「我要上真善忍的學校!」……

老師對孩子們的教育實在是太重要了,我還記得自己學生時代對老師的「崇拜」,誰和我意見不同,我會理直氣壯的說:「老師說的!」在孩子心裏老師就是知識與真理的化身。所以,教師傳輸給學生的任何看法,尤其是對某些重大事情的看法就特別能影響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

江澤民鎮壓法輪功以後,江澤民的親密戰友、原教育部長陳至立竭力配合江,在用高壓和謊言威逼矇蔽教師之後,再用各種手段讓這些教師去給學生灌輸對法輪功的仇恨。這裏,學生「崇拜」教師的心理就成爲被江澤民、陳至立一夥大加利用的天然資源。

「中共黨史黨建在線」網站在2003年11月刊登了一篇上海靜安區曹家渡街道「關心下一代工作小組」副組長顧明德的文章,他介紹自己是這樣關心下一代的:「帶動了近千名學生人人動手,編輯了《青少年要爭當揭批「法輪功」小尖兵》的畫刊。學校與社區輔導老師共同策劃,在各居委會巡迴展出,東方電視臺還來採訪,聲勢大,反響好。」

「北大附小教師論文集」中有一篇署名俞濤的「論班級活動的原則」的文章,講到班級活動「要讓學生觸摸時代的脈搏」時,特別舉出了在江澤民集團誹謗法輪功的時候,「有的班主任及時抓住這一事態,組織全班同學自制揭批法輪功的手抄報,……,收到很好的效果。」

這些把謊言灌輸給學生的只是個別教師的行爲嗎?

在學校強制實施反法輪功的
「百萬簽名」

不,有人試着在網絡搜索引擎 (www.google.com) 中輸入 「學校 揭批 法輪功」,檢索結果有16,100篇文章,絕大多數都是報道在校園直接散佈對法輪功的誹謗和仇恨的。

事實上,陳至立領導的教育部早就全面系統的在學校開展了給學生灌輸對法輪功的仇恨活動。

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在2001年2月1日專門發出「教黨1號文件」「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校園拒絕邪教」活動的通知」。通知要求「要通過組織講座、報告會、座談會,組織收看有關專題教育片」「要大力組織和支持學校各級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和學生會、研究生會、學生社團等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要結合大、中、小學的有關課程,……,也可安排兼職法制教育副校長或輔導員講授有關內容」「還可組織學生開展「寫一封家書」等活動,幫助親友中的「法輪功」練習者早日轉化」「各地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各級共青團組織,要根據本通知精神,在當地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校園拒絕X教」活動的具體方案,並精心組織實施。工作情況請及時報告。 」

正是江澤民、陳至立一夥用在學校開展政治運動的這種方式來迫害法輪功,才造成了很多在校的法輪功學員被關押、被判刑、被迫退學;才造成了衆多還沒有完全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被欺騙,被煽動起對法輪功的誤解,甚至仇恨,而使他們自己身受其害。

今年7月下旬,有親戚一家三口從北京來美國旅行,兒子14歲,上初三。我放映了真相光碟《風雨天地行》給他們看。孩子的父親說是在國內從電腦上就看到過類似的真象節目,母親可能是第一次看,看得非常認真,也非常震驚。

我很有感觸的是他們的孩子。當孩子聽到的真象與他從學校裏被灌輸的東西不一樣時,從心理上來講是很難接受的。孩子還未成年,總是容易相信從學校老師那裏聽到的東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早先有位著名的中國教育家就曾說過,教師首先是教人做人,學生首先是學習人生之道。「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他還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沒什麼用處。

現在各地學校問題不斷、危機四伏,從考場舞弊到非法挪用教育經費,從禽獸教師糟蹋學生到校園殺人案,一案未平,一案又起,學校不再是淨土,教師不再是心靈的工程師,課本不再鼓勵民族優秀的道德,校園裏甚至遠比外邊社會還要烏煙瘴氣、道德淪喪。

那些信仰「真善忍」、具有良好道德素質的教師、學生,被剝奪了教學與受教育的權利。學校鼓勵的不再是真與善,而是謊言與仇恨。政治迫害被放進了課堂,學生純淨的心靈被灌注了毒素。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誰在摧毀中華民族的希望,其最終會被人民所摧毀,誰對國家民族犯下罪惡,其最終會被這個國家民族所唾棄,並承擔相應的責任。陳至立在教育界積極推行江澤民的迫害政策,大搞政治運動的做法,已經對國家民族犯下了深重的罪行,引起了民間強烈的公憤。在不久的將來,等待她的,將是歷史公正的審判與更嚴厲的懲罰。

 
分享:
 
人氣:21,85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