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江澤民南巡春運大亂 網上風傳中國鐵道部長「辭職信」
 
2004年2月2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亞洲時報王楚2月20日報導) 中國鐵道部長劉志軍在2004年春運期間離開北京南下廣東陪伴南巡的中央軍委會主席江澤民,碰巧今年該段時間出現不少「黃牛」活動,有不少百姓對此十分不滿,更有人在網上發佈一封假的「劉志軍辭職信」諷刺他「失職」。

似乎是爲了呼應1992年猴年春天鄧小平南巡的「先例」,這次江澤民的猴年南巡也是乘坐專列,中國鐵路部長劉志軍,正是陪同人員之一。由於遇上春運期間,不少班次因爲遷就江澤民的專列而被逼誤點,有百姓感到十分不便。

與此同時,今年春運期間不斷傳出「黃牛」活動的消息。1月14日《華商報》報導, 60元(人民幣,下同)票價炒到85,票販和票託在攪亂客運票價市場。同一天的《三秦都市報》指出,一張黃牛票可賺上百元,而且部分黃牛票,更是「來自售票廳」。北方網1月12日也報導,天津出現春運票販子搗亂。

也許是由於百姓對今年春運情況不滿,再加上劉志軍在春運高峯期離開北京陪伴江澤民,有人在互聯網上流傳一篇假的「劉志軍辭職信」,對他冷嘲熱諷一番。

該「辭職信」以劉志軍第一身人稱指出:「由於我在今年的春運工作中深感自己能力低下不能勝任鐵道部部長一職,今特向組織和各位領導提出辭職。」該文又提出一些所謂的黃牛背景後臺的「內幕」和「數據」,但一般相信只是胡亂猜造,在於諷刺劉志軍。

該文章又用反諷的語氣指出:「由於種種原因今年的春運中出現的買票難坐車難問題導致了人民羣衆的極大不滿,作爲鐵道部部長我負有極大的責任。但由於我們鐵道部在各大城市幾乎所有的基層人員和幹部都與票販子有著太多的瓜葛,所以我們並不能一舉懲處所有票販子,否則鐵道部將會癱瘓。」

事實上,知情人士指出,該信文筆格式語氣都和正式官文有很大出入,絕對不會是真的辭職信,但該文在網上廣爲流傳,也可反映出百姓對劉志軍存在一些意見。

中國總理溫家寶1月20日在河南考察時就曾專門看望了鄭州的鐵路運輸和電力調度部門。溫家寶說,希望鐵路部門在做好春節期間客運工作的同時,加強重點物資的運輸。

---------------------------------------------------------------------------------------------------------
附錄:網上流傳「劉志軍辭職信」

胡主席、溫總理、中央政治局和國務院的各位領導:

由於我在今年的春運工作中深感自己能力低下不能勝任鐵道部部長一職,今特向組織和各位領導提出辭職。

首先我先介紹一下今年春運工作遇到的問題和我的工作情況。

在安全部有關同志的密切配合下我們已經完成了溫總理指示的摸清全國所有大中票販子的身份和後臺的任務。全國的主要票販子都集聚在北京、上海、廣州、鄭州、西安、深圳、武漢、重慶、成都、南京等城市。所有的大票販子都在我們黨政部門有相當的後臺,例如:北京某票販子是公安部某副部長的女婿、上海某票販子是某原政治局委員的侄子、北京還有一票販子和軍方多名少將級及以下軍官有經濟往來,廣州一票販子與我們鐵道部27名處級官員進行合夥經營。大票販子的純經濟收入(在春運期間)平均在750萬左右,最多的達3000萬以上,最少的也在200萬以上。被票販子所控制的車票佔我們所售車票的31%以上,佔由大城市賣出車票的64%以上(不含學生提前定的票)。各大城市幾乎所有的車票直接銷售人員和多數主管領導都和票販子有不同程度的配合。北京普通售票人員在春運期間的額外收入平均在3萬以上。全國春運期間收入在50萬元以上的大中票販子在53人以上;收入在100萬以上的大票販子有16人,其中北京5名、上海2名、廣州1名、深圳1名、成都1名、武漢1名、重慶1名、鄭州2名、西安1名、武漢1名(以上地點只是這些票販子的總部所在地,好幾個票販子在多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工作網絡)。春運期間全國從事車票倒賣的人員(不包括鐵路部門員工)在5000人以上,包括直接從鐵路部門直接成批(一般每次100張以上)拿票的大中票販子和從大中票販子手裏批發車票和鐵路部門零星(一般每次在20張以下)拿票的小票販子(自己出一定的資本)和還有大量的臨時銷售人員(不出資只從銷售收入中抽取提成)。

春運工作關係到社會的穩定,是鐵道部工作中的重中之中。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今年的春運中出現的買票難坐車難問題導致了人民羣衆的極大不滿,作爲鐵道部部長我負有極大的責任。但由於我們鐵道部在各大城市幾乎所有的基層人員和幹部都與票販子有著太多的瓜葛,所以我們並不能一舉懲處所有票販子,否則鐵道部將會癱瘓。我不能接受某些同志關於我和某些大票販子關係密切捨不得切實打擊票販子的誣陷,希望各位領導調查。鑑於在今年的春運工作中我確實沒能解決實際問題,在此我願意辭去鐵道部部長一職,望組織和各位領導批准。

劉志軍


 
分享:
 
人氣:12,31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