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烟雾弹
 
张风岭
 
2002年4月28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可能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都不可能代表多数人民的利益而不损害少数人民的利益。不论在哪个国家,执政党充其量只能代表一部分人民的利益,如果没有在野党的牵制,另一部分人民的利益就势必被忽略、甚至被侵害。因此,每一个阶级、阶层、利益集团、利益群体都应该有自己的代表者,有组织政党的机会。只有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政党在对立、竞争、互动、妥协、协作中达成的动态平衡,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民主国家的意志。

如果一个执政党不顾人民的意愿而长期霸占政坛、垄断权力,特别是当这个执政党又不择手段禁止任何反对党、反对势力存在时,这个政党一定会走向绝对腐败,一定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浪费和灾难。中共的一党独尊、一党专制是宪法确立的, 而宪法又是中共可以任意践踏、任意修改的。为了掩盖其一党独裁的面目,继续抵抗政党竞争的大趋势,江泽民集团提出“三个代表”来麻醉人民。

“三个代表”说起来美妙,但实质上它是反民主的。首先,中共自夺取政权以来,既没有代表过工人阶级,也没有代表过农民阶级,更没有代表过知识分子;相反,这三大阶级无一不深受其害,这是世所公认的。江泽民声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其根据何在?就凭“大跃进”、“大炼钢铁”、“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等等光辉业绩吗?先进生产力是什么?共产党代表生产力中的人的要素还是物质技术要素还是兼而有之?如果共产党只代表生产力中人的要素,难道中共是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政治代言人?如果也想代表生产力中的物质技术因素,难道坚决反对法轮功和“伪科学”的中共能与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硬件、软件相沟通?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是政治、经济自由,难道中共能为解放生产力不惜革自己的命?显然,“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这个听起来不错的政治口号,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从历史上看就更不成立,因为中共自掌权以来实行的绝大多数社会经济政策,都是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 -- 要不然,中国为什么还这么落后?

其次,中共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者,又是先进文化的反对者,如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方面,中共的“破四旧、立四新” 、“反右”、“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等政治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这是中共自己也不敢否认的事实。另一方面, 中共把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现代文化说成是腐朽的资产阶级文化,并在“反精神污染”、“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全盘西化”的运动中对介绍、倡导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知识分子予以残酷打击。历史证明,中共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有封建特色的列宁主义文化,实际上是与先进文化格格不入的精神枷锁 -- 要不然,中国的文化事业为什么还这么落后?如果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算不上是先进文化,难道江青的革命样板戏和中宣部炮制的一系列美化中共、篡改历史的革命影片是先进文化?如果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先进文化”,难道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要代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文化?显然都不是。所以,江泽民的第二个代表,也是“痴人说梦”。

第三,共产党连自己党员的利益都代表不了,如何“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众所周知,在中共历次政治斗争中,受冲击的首先是党员。且不说文革以前的政治运动,八十年代初的“整党”、八十年代末的“清理清查”也是中共统治集团强加于绝大多数党员的。中共把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中共并没有考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例如,中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其直接受益者是高干子弟、与党政干部有特殊关系的人和背水一战的“无业人员”,而不是大多数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后顾之忧地、无拘无束地、体面地追求和实现幸福的生活。中共能代表得了吗?

中共大力鼓吹“三个代表”理论,除了要标榜江氏是区别于前人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一党独裁披上“代表民意”的外衣,并进而扼杀民主政治的希望。中共高层领导人明知道“三个代表”理论是空谈,他们三令五申,强制中下层干部和党员要掀起学习、贯彻的一波波高潮,但他们自己却把精力用在争权夺利、钩心斗角上。中下层干部和党员知道“三个代表”不切实际,他们自觉地、心照不宣地以敷衍的方式抵制中央要求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指示,只打雷、不下雨,结果是“三个代表”越叫越空,越叫越让百姓生厌。德州市委书记黄胜抱怨说,“中央领导要是把主要心思用在多做实事、争取民意上,咱这个党的名声也许会好些!”此言比“三个代表”令人信服,因为它是实事求是的。

民主政治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执政党与在野党进行公平竞争,为全体人民谋福利。在中国,只要继续一党专制,就是再鼓吹一百个“代表”,也不可能带来民主政治。


 
分享:
 
人气:9,422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