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中国学者认为美中关系前景悲观

【人民报消息】美国之音2月21日报道,在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前夕,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对布什总统访华日期安排在30年前尼克松总统对中国历史性的“破冰之旅”这一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到非常高兴。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认为,两国外交人员刻意努力,希望通过时间的巧合,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政治气氛,对双方首脑会晤取得成果是有帮助的。

不过,阎学通也指出:“但是这个巧合并不意味著布什这次访华,能够像当年尼克松访华一样,使中美关系有那样一个巨大发展。尼克松时期的访问,使中美从敌人变成战略盟友,不但有实质性的意义,而且非常的近,被大家称为一个半军事同盟关系。”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认为,布什访华日期的巧合,有一定的意义:“布什访华,选定这个时间,本身这个象征意义是很重大的,远远大过于它的实质意义。尼克松访华使得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最激进的共产党国家,同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有了外交关系。这个重大意义,怎么样强调都不太过份。布什访华除了纪念这个破冰之旅以外,但在实质性的意义上,会有多少成果这一点,不应过高地估计。”

在如何评价中美关系现状的问题上,阎学通认为,今天中美之间的关系与30年前不同,首先没有了当时苏联的战略威胁,中美合作的战略基础,主要以反恐为主,这样一个安全基础和当时苏联的战略威胁来比,还没有那么大,所以中美双方所形成的安全合作也不能和那个时候比:“中国和美国进行战略合作的基础不能说没有,特别是911后反恐的合作基础。但这个合作基础需要扩大。如何双方的合作基础仅仅建立在反恐主义这一件事情上,双方的战略合作仍然不是太牢固。”

丁学良教授却认为,中美双方之间虽然有很多合作的领域,但双方的分歧,大于双方的共同点:“严格地讲,中美关系的共同点,比较小,而不同点则是比较根本性的。但比较起两国间存在深层的问题,还得把问题看得困难的多,根源要深得多,解决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丁学良指出,中美两国的主要分歧,表现在布什政府对台湾实质性的支持,远远超过克林顿政府,包括向台湾转让武器,对台湾高层官员过境美国的待遇,以及在台海局势万一出现武装冲突时,美国将会有什么样的动作等方面。他说:“在这些重要的问题上,布什政府显然已经差不多触到了中国政府的底线,我没有说越过这个底线,但差不多碰到这个底线。这一点是双方之间最深层的,最难处理的问题。”

阎学通也认为,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以80年代美国对台湾政策作为标准,可以看出,中美在台湾问题上认识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不是越来越小。”阎学通回顾说,80年代时,美国政府确实是遵循了中美双方的三个联合公报,不断地减少对台武器出口的数量和质量,而且有那种最终停止对台武器出口的趋势。但现在这个趋势显然没有了。美国对台出口武器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质量在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认识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在展望中美两国关系的前景时,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认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既有合作又有斗争:“从近期的情况来看,中美之间在合作上是有限的,而双方在斗争上也是有限的。短期之内看不到他们兵戎相见的危险,而且短期之内也不可能发展成军事同盟。”丁学良却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前景不甚乐观。他说:“前景绝对不会像我们今天所听到的官方的说法,会越来越好,我对中美关系看的比较悲观的。因为中美之间那些根本的属于政治制度方面,属于根本的国家利益方面,文化观念方面,在短时期内无法解决,有重大的不同甚至冲突。”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2/22/19257.html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