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交大驚現古墓 墓主乃朱元璋「兒媳」(圖)
 
2001年12月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華東交大驚現古墓的消息經本報報道後,激起了衆多市民的興趣。昨日省考古專家作了進一步發掘和初步考證,神祕的古墓漸漸浮出水面。
  
古墓「祕聞」吸引衆人
  
昨日上午10時,江南都市報記者再次趕到華東交大古墓現場。雖然寒風凜冽,冬雨飄零,但交大的師生及附近居民仍興致高漲地探究古墓的祕密。現場擠滿了許多圍觀者在好奇地打量著空墓穴。雖然墓穴裏只有一些炭化的雜物、燈芯草和一些紫褐色的髒水,但圍觀者依然很興奮,猜測著墓葬的歷史和墓主的身份等。
  
記者的車剛停下,便有數人過來,不斷地打探古屍的真相,並向記者索要當天的《江南都市報》一睹爲快。面對衆人的詢問,記者儼然作了回「考古專家」或「權威人士」。
  
明墓距今約500年,墓主爲寧王妃
  
昨天凌晨2時許,考古專家清理完古屍身上衣物後,連續作戰,根據發掘的文物特徵、墓穴形制查閱相關文獻,確定該墓屬於明後期,距今約500年。早在1982年,在江西南城曾發掘過4座明墓,交大的古墓的葬法、陪葬品等同南城明墓極吻合。據省考古所樊所長介紹,根據確鑿資料查明,該墓主是朱元璋第17個兒子寧王的一個妃子,該墓屬王妃墓。昨日中午,省考古研究所將發掘情況向中國文物研究組專家作出彙報。專家稱,可能是個小妃之墓。
  
墳墓要整體遷回收藏
  
王妃墓爲啥規模不大,且只有一個墓穴?據昨日上午在交大墓地現場繼續發掘的省考古研究所徐主任解釋說,漢晉等早期的埋葬方式是多墓室的,到了唐宋後,特別是南方,墓室就較爲簡單了。然而,一般來說南方雨水多,土壤酸性大,歷經這麼多年,屍體肯定腐爛,而這個墓主卻保存如此完好,實屬罕見,其原因有待考證。
  
因此墓的葬術極具特色,加上其屬明王妃墓等,因此該墓極具研究價值。昨日,省考古專家對記者說,要將整個墳墓整體遷回收藏作研究資料。
  
殘碑刻有「皇明」二字
  
墓碑、墓誌銘,對於確定墓主的身份、年齡、古墓的年代至關重要。但在方圓數十畝的餘土堆裏,要找到這些碑石談何容易,何況很可能已成碎片散落各地,甚至根本就沒有墓碑。
  
昨日上午10時55分,經過多方探尋,考古專家終於在工地南面的餘土堆裏找出一塊殘片碑,隨後又相繼找出了9塊殘片,殘碑約5釐米厚。經簡單沖洗拼合後,只能看清右邊「皇明」兩個豎排的小篆文字,在明的下面,只有一個「寧」字中的「宀」,和資料表明的「明寧王」相符。
  
遺憾的是尋找了近一天,只找全了半塊墓碑。棺木的木蓋於昨日下午發現,已被挖土機挖成兩段,而墓誌銘則無處可尋。另據介紹,當時的墓一般有明碑和暗碑,暗碑至今也未發現。
  
周圍疑有其它墓室
  
在交大古墓現場,許多人紛紛議論,王妃墓附近肯定還有墓室,按王妃的身份絕不可能「孤身荒野」。考古專家也認同這個觀點,然而昨日專家們用探測器對周圍地帶作了一番探尋,但沒有新的發現。
  
據當地知情者稱,該墓原址曾是個小山包,螺旋式上升,上面長滿了竹子和雜樹,整個外型酷似一座墳,以前也曾在附近挖出過不少墳墓,但都是空的。
  
墓主雙手5枚珠寶金戒
  
昨日早上8時左右,省考古研究所樊昌生所長在電話中興奮地告訴記者,4日晚在墓主的雙手上還發現5枚各綴有一顆寶石的金戒指,其中藍色3枚、紅色2枚。其戴法很特別,左手3個,右手2個,左手的無名指兩個連戴,藍色在上,紅色在下,中指一隻紅色,右手的中指有1個,在拇指與食指之間躺著1個。樊所長稱,無名指連戴兩個戒指的方式,還沒發現過,現實生活中也不常見這樣的戴法。而右手一躺著的戒指是搬動脫落的,還是握在手中的,或是有特定的埋葬風俗則很難斷定。昨日下午,記者在省博物館看到這些戒指還極具光澤。
  
另據省考古研究所徐長青主任介紹,在古屍身上共有2件披風、1件官服、1件夾襖、1件內衣和四五件裙子,布料爲絲綢、棉和織錦等。此外墓主頭上共找到6支小指粗、十多釐米長的金鳳釵。墓主纏過足,左腳壓著右腳,右腿彎曲。此外,頭也稍向右側,像是在棺內側睡。究竟是入棺時搬動過程中移動了,還是特殊的葬俗,目前仍不得而知。
  
墓主約爲55歲至60歲,頭戴假髮
  
昨日下午,江西醫學院、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專家對女屍進行了初步病理鑑定。據屍表分析,墓主約爲55歲至60歲。昨日白天,記者發現,該女屍頭髮裏隱約有青絲,意外的是該墓主生前就已是禿頂,在其頭頂部戴有一頂假髮,假髮是用針縫在一塊褐色的布上,然後再蓋上去的。
  
省考古所樊所長說,要對該女屍進行搶救性保護。當天晚上,運往醫學院進行醫學處理,處理之後,將同出土文物一同開放展覽。
  
明朱元璋時期江西有「三王」
  
據省考古專家介紹,明朱元璋時期,在江西封了三個王,分別爲益王、淮王和寧王,益王在南城,其王墓早在1982年就被髮掘。當時益王墓是同兩個王妃合葬的,兩王妃屍體已腐爛。淮王在波陽地帶,至今還沒有類似古墓發現。這次華東交大古墓出土,是寧王府系列墓葬首次被發現。
  
至昨日止,似乎明朝古墓的神祕面紗已除,但實際上遠非如此,如女墓主的真實身世、陪葬衣物的產地、當年當地的埋葬風俗等,仍然頗具吸引力。
  
據悉,今明兩天,中國絲綢專家將前來對絲綢作鑑定。發掘工作仍在繼續,衆多謎底將會一個一個解開。(完)



附文:身披絲綢面容栩栩如生 南昌出土明代盛裝女屍

  大紀元12月5日訊,一具頭帶金冠,身披絲綢,面容栩栩如生的女屍在江西省南昌出土。經過對墓主人大量隨身飾物的初步分析,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樊昌生今天宣佈,這一明代墓葬是江西省10餘年考古中最重大的發現之一。

  新華網南昌報導, 古墓是在位於南昌市郊的華東交大校園修建學生公寓時發現的。12月3日,一輛正在校園施工的挖土機突然挖到墳墓,並刨出堅硬的三合土,校方馬上停止了施工同時加以保護,並在第二天通知省考古部門。昨天下午考古隊開始對墓室進行正式發掘,工作一直持續到今天凌晨。

  考古人員在搬開8匹綢緞,連開三層裹布,去掉10多件夾衣、布裙,解開11個用白沙布打成的結後才看清了墓主的真面目:女性,身高約155釐米,眉毛清晰、皮膚白淨,具有彈性。女屍出土時頭戴金冠,身披繡有鳳舞祥雲的精美綢衣,並伴有大量隨身佩帶的飾物。除金冠略有破損外,出土的其它佩飾都極爲完整:兩件長約70釐米的大玉佩(每件都由五根玉珠鏈及6塊玉幣、2塊玉璜組成)、約16釐米的玉圭、五枚寶石金戒指、金香囊、金髮釵、65枚金銀幣等。

  樊昌生在介紹這些佩飾時興奮不已。他指著玉佩和玉圭告訴記者,江西省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發掘撫州南城的明代諡端王和諡宣王墓時,曾分別出土了玉佩和玉圭,但是兩件類似玉器在同一墓主身上找到還屬首次。更令人稱奇的是,墓主手上戴了五枚戒指,左手3枚右手2枚,而且左手無名指上是2枚戒指套在一起,這種奇異的墓葬方式還屬首次發現。

  同時,從安葬術來看這座古墓也非常特別,雖無前後室之分,僅長190釐米、寬49釐米,但極具特色:墳墓分四層,扒開虛土後便是一層12平方米的三合土,緊連著是用青磚沿棺木四周砌成的矩形,最裏裏面是一層10至15釐米厚的松香。

  由於這座古墓保存極爲完好,墓主及隨葬品沒有損失。以往在南昌地區雖發現過不少古墓,但均只有隨葬品或只是空穴,墓主的屍體早已腐爛。出土如此完好的女屍在南昌還是第一次。

  今天,考古人員經過多方面分析後確認這是一距今約500年的明代古墓,而且極有可能是一王室妃子的墓穴。但至於墓主年齡和具體身份,還要等待醫院病理鑑定和考古專家的進一步查證。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樊昌生認爲,這次是江西省首次在一名墓主人身上發現如此多珍貴重要的飾物,可以說是江西墓葬10餘年來最重大的發現,爲研究明代江西地方史提供了全新的資料。

  另悉,江西省考古部門將對女屍進一步保護,並將請中國絲綢博物館專家來贛進行技術鑑定,開展進一步的學術研究。同時,此次發掘品將被整理研究後向全社會開放展出。(完)



 
分享:
 
人氣:11,30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